养老机构护工市场的尴与尬
时间: 2016-9-20 09:18 发布者: 温州一家人 查看: 3265 回复: 0
转载 绍兴网
老有所养,是全社会都关心的话题。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目前,不少养老院里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照顾老人的护工不多,在现有的护工中,还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培养难等问题。另据记者了解,这一现状,也不仅仅存在于我市的一些养老机构,全国不少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
针对这样的现状,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比如多渠道挖掘护工人才,加强技术指导,培养年轻护工等。
中老年护工 一人要照顾四五人
夏日过去,天气转凉,早上5点多,天还蒙蒙亮,朱阿姨就蹑手蹑脚地起床了,她摸黑起来洗漱,为的就是不吵醒身边的其他几个护工。之所以这么早起,是因为她照顾的一个老人每到早上5点多就要上厕所,老人行动不便,于是朱阿姨就定时起床照顾老人家上厕所。
在朱阿姨所在的这所民营养老院里,住着近60位老人,而护工只有12个,相当于一个护工就要照顾5位老人。他们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近百岁,三分之二的老人常年卧床,需要护工24小时陪护。
朱阿姨58岁了,差不多也是个老年人了,照顾的大多是和她父母亲一样年纪的老人。“这里的护工都是这样的年纪,几乎都在50岁以上,所以他们都说是‘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朱阿姨笑着说,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5年,现在有点习惯了。
在朱阿姨所在的这所养老院里,护工的年纪都和她差不多,照顾的人数也一样。所以每天都是忙得不可开交。从早上老人醒来开始,她们就要开始工作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护工们都要记住老人们的喜好,洗脸、刷牙、擦身、上厕所、洗尿布、背老人上下楼等等,事无巨细,无一不做。
让朱阿姨觉得欣慰的是,十几个护工由于年龄相仿,所以彼此也有共同语言,大家会经常在一起唠唠嗑,聊些家长里短,在生活和精神上都有个照应,倒也苦中有乐。
“我们的年纪也不小了,可能在心理上更能了解和理解老年人,所以从另一个侧面讲,这也是好事。”朱阿姨说,常年的护工生活让她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让她在生活中照顾父母和公婆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养老院面临护工紧缺尴尬
记者采访了几个养老院,均被告知现在养老院的护工非常紧缺,不少养老院自创办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并且愿意做护工的都是外地人,由于收入普遍不高,护理人员学历也低,对护工的培养也是一大难题。
在养老院时间会变得很缓慢,因为护工的工作每天都是重复的,没有新意又极其乏味。他们也没有朝九晚五的界限,白天一整天,他们要为老人安排饮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更换尿不湿、清洗被单……到了半夜,有老人生病不睡觉的时候,还得整夜陪着。
“我们的护工都是本地人,因为要与老年人聊天什么的,外地人听不懂方言,交流起来很麻烦。”袍江新区一家民营养老院“康乐养老院”里,负责人谢先生说,他们开了3年时间,护工一直很紧缺。
与这家养老院不同的是,在柯桥区稽东镇的“欢乐之家”养老院,他们选的都是外地人,24小时陪护。“外地人比较吃得起苦,本地护工难找。”负责人刘女士说。
随后,记者在几家养老院了解到,现在养老院护工的工资基本在3000~4000元之间,和家政人员工资比,稍微偏低。
护工不好当 社会多理解
今年64岁的胡茶花,2013年,加入了养老院护工的队伍,一干就是三年。
因为以前在旅馆待过,做的也是服务型行业,所以胡茶花做起这行来还是得心应手的。每天她做的工作除了帮老人们喂饭、洗澡、擦身以外,还要做一些比较脏的工作。“比如有老人拉裤子了,我要帮他们洗身子。”胡茶花说,护工做的事情很细致,就像现在天气冷了,晚上睡觉还得起来看看老人们被子盖好没,尤其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有的老人上了年纪,加上儿女不常来看望,时不时还要发一发脾气,这个时候,胡茶花会和其他护工一起陪老人唱唱歌,谈谈心。“有的人觉得伺候老人是‘脏乱累’的活儿,说出去不好听。”胡茶花说,要不是自己喜欢和老人们在一起,对护理的老人有感情,自己也坚持不了这么久,有时候胡茶花觉得照顾老人,还是挺快乐的。
“我没有文化,年纪也大了,但做事挺认真负责的,我觉得这行业很渴望被社会的理解和关怀。”胡茶花说。
多渠道挖掘和培养护工
针对护工的短缺现状,绍兴市民政局的相关人员认为,现在养老院护工普遍人数少。“因为护工是技术活,不是随便动动手就能做好的,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老人的二次伤害。”该负责人觉得现在社会上护工的社会地位不高,像一些高职院校的专职护士、上岗护工等都不愿去养老院,而更多的选择在医院工作,所以肯到养老院干活的护工就更少了;其次,护工的收入普遍偏低,这点也造成了护工的短缺;第三就是本地护工少,外地人语言不通,在照顾老人上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本地护工更显短缺。
“所以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努力去招护工,比如去新昌、嵊州等南部山区招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护工队伍。”这位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在积极培训护工,从技术和心理上进行辅导,把人招过来后,从情感上多做交流,尽量让这些护工留下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