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国老龄产业商机最新报告

[复制链接] 地区:
老龄研究
关于中国老龄产业商机最新报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辣婆婆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养老新动态 |
2016-9-21 09:25 |查看: 1939|回复: 0
转载 养老新动态
本帖最后由 辣婆婆 于 2016-9-21 09:26 编辑


  一、引言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了老年服务业发展步伐,2000年全国养老床位刚达到120万张,2014年便达到554.1万张。中国老龄产业一直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发展却步履维艰。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被访的257家养老机构中,养老服务床位空置率高达48%,48.1%的养老院收支基本持平,32.5%亏损,仅有19.4%稍有盈余,民办养老机构生存尤为困难。

  中国老龄产业“叫好不叫座”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老龄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哪些?深陷困局中的老龄产业如何自救?等等。所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给出明确的回答。本文是初步尝试,希冀能回答其中的部分问题。

  二、老龄产业:概念与特点
  1. 概念

  老年人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与其他群体相同的普遍性消费需求,还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殊性消费需求。老龄产业大致可以分为老龄服务业、老龄用品业、老龄金融业与老龄房地产业四大板块。

  2. 特点
  (1)特殊性

  老年需求可分为普遍性需求与特殊性需求两部分。老年人的普遍性需求指与其他群体共有的需求,可以依靠不是专门为老年人需求的产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加以满足,因而不属于老龄产业的范畴。

  (2)综合性

  老年需求具有全人群需求特点,其消费的多样性与广泛性决定了即便是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老龄产业也不是单一产业,而是以老年人群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综合产业体系,消费的产品与服务涉及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分别为其提供农副产品、生活用品、服务与设施。

  (3)复杂性

  老年是一个内部差异极大的群体,不仅自身的经济与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文化与消费观念、家庭情况等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与其所处的城乡、区域、民族、风俗习惯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老年人,甚至同一个老年人不同时期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4)市场性

  老龄产业属于产业范畴,这就决定了老龄产业的市场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与非盈利性的老龄事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长期以来,在对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的认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很清晰。老龄事业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而老龄产业的发展主体是市场。

  (5)营利性

  营利是产业的本质特征,老龄产业也不例外。老龄产业涉及众多行业,盈利能力各不相同,其中普通老年照顾可能属于微利或中利行业,而老龄用品业、老龄金融业与老龄房地产业可能更多属于中利甚至高利行业,例如老年医药与老年保健品行业。

  三、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1. 影响因素

  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老年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对老龄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与身体状况、婚姻家庭与城乡结构、消费观念也对老龄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1)老年人口规模与结构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是人们对老龄产业发展前景普遍看好的根本原因。

  (2)经济状况

  2005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老年人群主要生活来源集中在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劳动收入与离退休金养老金三者。假设2010-2020年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主要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比例按照2005-2010年间年均0.49个百分点增长外推,到2020年时也仅提高到29.02%。有离退休金养老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低严重制约了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

  (3)身体状况

  健康或较健康的老年人不仅很少从市场上购买老龄用品与老龄服务,而且还是家庭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按照笔者的预测,2020年前中国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稳定。

  (4)家庭结构

  子女数量对老龄市场服务需求有重大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增加了对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依赖。中国的计划生育始于1973年,作为群体的独生子女最早诞生于1975年前后,其父母多是1950年前后出生,这部分人群要到75岁、特别是80岁以后(2025年后)身体多才出现较多问题,届时由于子女较少,对老龄用品与老龄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而1950年前出生的人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子女相对较多,借助于家庭照顾多能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因而对老龄产业的需求也较小。

  (5)城乡结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时中国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仅占26.08%,这一状况在2025年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受到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讲,镇与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更低,进而影响到中国老龄产业的孕育与发展。

  (6)婚姻状况

  普婚制与配偶间守望相助是中国沿袭至今的传统。守望相助是老年夫妇的服务需求得以满足的最主要途径,单身者(未婚、离婚与丧偶)由于缺少了配偶的支持,因而大大增加了对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依赖。中国老年人口已婚有偶比例稳定在七成左右,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老年人对老龄产业的需求相比于西方的老年人低。

  (7)传统观念

  中国老年群体消费理念滞后,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与保障力度的提高,老年人收入有了较快的增加,但老年人“重积累、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其次,老龄消费者通常比较节俭。曾经的苦难经历使得勤俭传统在现在这批老年人身上得以保持,对养老的期望较低。再次,长期形成的福利化养老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一些人习惯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模式,简单地把养老看成是国家的事,单纯地依赖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对养老服务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不理解甚至抵触。最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错误认识。

  中国老年人消费观念滞后,虽不利于老龄产业发展,但增强了养老的物质基础,减少了老年人的需求,降低了对政府、社会与家庭的养老压力,从而有利于老龄化的应对。由此可见,老年人消费观念滞后也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功能。中国老龄化应对压力到2025年以后才真正开始显现出来。

  2. 中国老龄产业规模
  (1)经济规模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需求取决于如下三大要素:一是具有某种需求的人。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形成市场的前提,也是某种产业形成的前提;二是购买欲望。人们必须对某种商品与服务具有购买的欲望,才能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三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购买力水平。购买力是形成市场的重要条件。即市场是由人口数量、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三要素组成的统一体,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口购买欲望和老年人口购买力水平所决定的市场需求。用公式表示如下:

  老龄产业市场规模=老年人口数量×购买欲望×购买力

  伴随着经济增长,在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产业规模将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但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以往整体高估了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老年人内部分化严重,不仅多数农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老年人对老龄产业的需求很低,而且健康与较健康老年人对老龄产业的需求也较少,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前景可能没有人们设想的那么乐观。

  (2)就业规模

  社会普遍认为,养老服务业潜在岗位需求巨大,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养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带动大龄人群就业。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短缺是一个可预期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2 23:48 , Processed in 0.161363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