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岁月静好 于 2017-3-17 10:41 编辑
2017年两会顺利闭幕,许多百姓关心的实事都有了新的动向,不但定下了2017年要完成的新目标,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也给予了回应,民生方面的政策推进也有了新的进展。
在两会期间养老作为一个民生关键词多次出现,而早在2013年起,“养老”就开始成为一个“两会”热词。今年“两会”,不管是代表团全体会议还是分组会议,几乎都曾热议过养老问题。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成为了今年两会热议的10大最有潜力产业之一。
“中国每天增加两万四千名老年人,几乎不到4秒钟就有一人进入到60岁以上的阶段,养老保障问题是关系到 中国今后几十年民生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胡晓义的这段感言被无数媒体转发。
我们也通过最新出炉的一系列大数据,一起来解读一下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超2亿,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我国老龄人口可能会接近5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会带来许多重大挑战。应对措施不当,可能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养老”连续成为大会热词和代表关注焦点,可以说是必然的。
应对目前的“白发”浪潮,今年的很多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都做了充足的调研和准备,他们在两会期间对于“ 养老”问题的发言很务实也很有营养。
关于养老动态,再来听听两会上代表们的心声: 黄宗洪:全国政协委员黄宗洪今年携带提案上会,他表示应该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国家层面上制度设计,养老院服务老人的人员,要与正规医院一致。 朱海燕:全国人大代表朱海燕建议,明确不同等级养老护理服务标准,政府要分等级给予护理人员补贴,像月嫂一样,有金牌月嫂、银牌月嫂。 朱国萍:在养老服务中,来自上海的基层代表朱国萍格外关注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养老机构设置失能老人专区、增设床位,具有专门的照护。 司富春:“按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千万。” 中国老人体弱多病,平时去看病,入院难,就医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传统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养老机构里不方便就医,老人又离不开医院,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这给老人养老带来了极大的就医难题。许多老人有老年病,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心理障碍等疾病,医养结合型养老,可以同时解决老人养老需求和就医问题。
因此,今后养老机构的发展,应当坚持医养结合,能够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正是我们燕达一直以来实践的养老模式。真正实现具有医疗及康复的养老机构,配备三级医院作为最大的医疗保障,养护中心与医院的绿色生命通道更为老人在发生突发性疾病时赢取了黄金救治时间。养护中心内部配备的医疗站,医护团队则解决了老年人的常见性疾病,慢性病,及一般性疾病及日常健康护理。医护人员每天为入住老人检测体温、血压、心脏功能。中心医生定时查房,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制定合理的医疗保健方案,早预防、早治疗。
养护中心分别设置了自理区及半非自理区,其中半非自理区接收的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配有专业的护理员,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引进了天轨移位系统,有效的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站立、行走、康复训练等。真正的让老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在燕达养护中心,除了医养结合的特色养老模式外,更有老年大学,二十多种不同的课程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的“燕达生活”精彩而充实,如同诗句中描述的那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我们中心入住老人的话说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
对于追求健康的老人来说,养护中心的活动中心—台球,乒乓球,游泳,健身器材区域等,都是入住老人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再加上养护中心的营养膳食,专业照护,优美的居住环境以及规律的生活节奏,都会让你的晚年生活更年轻态,健康化。
我相信,“养老”将持续成为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因为养老关乎每个家庭,也正是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问题上必经的发展历程,未来专业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将让更多的老人能够老有所“医”,养老机构也会在精神生活上让老人们更有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