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天,我们在哪里养老?

[复制链接] 地区:
老龄研究
明天,我们在哪里养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温州一家人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养老微报 |
2017-3-17 16:00 |查看: 1931|回复: 0
转载 养老微报
  电影《桃姐》里,年迈的桃姐对“干儿子”说:我干不动了,我要去老人院。“干儿子”反问:你真的想去老人院。画面中,神经绷紧的桃姐挤出两个字,愿意。

  当老龄化的态势伴着未富先老的焦虑汹汹而来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明天,我们在哪里养老?何处安放我那张养老床? 不久前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份提案称,中国正经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315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据北京市民政局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养老机构总数为401家,其中公办215家,民办186家,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9张。

  在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目前有1100张床位,而在排队等待入住的老人多达7000多人。“老人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在老龄化日益严峻且复杂的背景下,养老确实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公立养老院太少  私立养老院太贵

  在老龄化日益严峻且复杂的背景下,养老确实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对于机构养老来说,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公立养老院主导市场 私立养老院举步维艰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推行一系列福利社会化的政策,以期引入民间资本而扩大供给。与此同时,本承担着救济之责的公办养老院也在“社会化”的浪潮 中向市场开放,以市场价格收住普通老人。因其享有大量政府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公立养老院逐步演变成拥有特殊地位的市场主体。

  与之相比,是步履维艰的民办养老院。民政部门计划,截至201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1万张。目前仍有数万张床位的市场缺口。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本该是民办养老院蓬勃发展的良机。但却有诸多仍待解开的结,束缚着它们前行的脚步。城市中心区寸土寸金,民办养老院规划、用地不得不让位于商业价值;扶持政策多年未落实到位;失能、半失能老人被公立养老机构所拒,只能辗转至此,随之而来的是高成本、高风险;当民办养老院的自身造血功能遭遇不可知的未来,境遇如同“刀悬在头上”。

  如何才能实现体面养老

  公办养老院极难进入,而民办养老院或因“天价”让老人望而却步,或较低廉却缺少医务室又让人不放心。随着“一二四”家庭结构的固化,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进入养老院养老,如何才能实现体面养老?

  从现实看,应该动用各方力量兴办更多养老院,其中民办养老院应挑大梁,国家对民办养老院不妨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政府应该着重帮助解决土地划拨、减免税费等问题,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政策优惠,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院。

  同时,应该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于机构养老的费用大,适合中产家庭,不适合一般老人养老。而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内养老,这是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养老选择。但是这种养老模式实施的前提是社区各种配套服务发展的成熟和完善。因此,政府就应当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负“老”前行,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门难进”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解决养老问题还得强化社会保障。其中,重点是提高国人的养老保障标准,使养老金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客观上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养老金,即使兴建再多养老院,老百姓也住不上、住不起。有了养老金做保障,才有居家养老或到养老院养老的选择。

  结束语

  变老的事实,我们无法扭转;但养老的现况,我们可以改变。破解机构养老困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关乎每个人的未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2 12:27 , Processed in 0.179668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