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父母,也是一种修行
时间: 2017-12-13 23:08 发布者: 青稞酒斟满 查看: 6566 回复: 0
楼主
青稞酒斟满 (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索达吉堪布 |
2017-12-13 23:08
|查看: 6566 |回复: 0
转载 索达吉堪布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父母病了,子女煎好药以后,要先尝一尝再给父母,而且要白天晚上侍候着,不能离开床榻。古代治病一般用汤药,汤药要煎、要熬。熬好了,为什么要尝一尝呢?就是看烫不烫、凉不凉、剂量够不够、有没有毒性反应,这些都能尝出来。尝过了,没问题才给父母。这是侍候父母喝药的程序。
现在也一样。要是吃成药或西药,先看对不对症、一次吃几粒、有没有副作用,没问题的话,就给父母取药、递水,小心地让父母吃下去。吃过药,就让父母休息,然后自己在旁边陪护。有时陪护的效果比吃药还好。最近几年,我基本每年都要去医院“静修”一段时间,所以对医院里的故事比较了解,也发现到这个问题。
去年我在成都住院,旁边有位母亲,她女儿很孝顺,一直陪她输液打针,扶她上下床。结果没多久,母亲的病就好了,出院了。另外有位老太太,她说她有两个女儿,但半个月了,我没有见她们来过一次,都是老太太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要张罗借钱什么的。我不知道她的病情怎么样,是否有些起色,但她的心情一直不好。她的女儿们为什么一直都不来呢?可能太忙了。但是再忙,母亲病了,来看一看还是应该的。
在古代,皇帝也有亲自照顾母亲的。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曾经生病三年,在这三年里,刘恒一边处理政务,一边照顾母亲。据历史记载,母亲喝的汤药,他亲自尝,尝完后再给母亲喝。而且,他是衣不解带地服侍母亲,真正做到了“昼夜侍,不离床”。正因为如此,他的孝顺和贤明一样,被代代传颂。
当今时代的人都很忙,这个谁都理解,但是,父母生病时,确实应该好好照顾。我们想想,还有什么人会比父母重要?还有什么事会比父母生病了这件事重要?我们不去照顾父母,借口无非是忙,离不开,但是父母呢?父母病得怎么样,会不会死,这个总得重视吧,连这个都不管,怎么对得起父母?有些子女太过分的时候,亲朋好友都看不过去了,但也没办法,子女心里没有父母,谁说了也没用。因此,有些东西还是要从小教才行。
北京有个十岁的小学生,母亲生病时,他一直在照顾着,很多比较麻烦的护理也都能自己做。后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他说:“在学校老师给我们讲《弟子规》,《弟子规》里说‘昼夜侍,不离床’,现在母亲病了,我就应该这样照顾她。”好好想想这个孩子的话。还要想想,以前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么照顾我们的。
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半夜三更生病了,母亲背着我往县医院跑。我们那里很偏,去县城的路都是山路,有很多森林,平时的晚上她绝对不敢走,但那天晚上为了救我的小命,她走过去了。我被救了过来。
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人的母亲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都付出了很多很多。我经常感到惭愧,我的母亲来佛学院有十五年了,但我没有为她做过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不过,让我比较欣慰的是,我从来没有跟母亲吵过架。有看不惯的地方,我确实会像这里讲的,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告诉她,而她一听就懂,懂了就改了。改了,我也就放心了。
我一直认为母亲很聪明,如果她识字,智慧肯定超过我。我经常跟她这么说。不过,虽然母亲不识字,记性却很好,能背诵《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度母赞》等文字,我小时候学会的那些都是她教的。我有时真觉得,一个人不识字也没什么关系,能记下这些修行的念诵文字就足够了。就像我的母亲。
我确实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也是忙吧,最多上课前去看她一下,也就一分钟。不过母亲挺安慰的。一分钟左右我就离开那儿,来上课了。这是我的孝顺方式,和古人、世间以及佛教界中那些孝子比,很惭愧。
作为佛教徒,尤其是在家佛教徒,很多人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顺的确不够。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让父母担心了?父母叫我们做的,做了吗?不叫我们做的,听了吗?父母要我们说点什么事的时候,我们是温和而认真地解释,还是随便敷衍两句就算了?
这些在《弟子规》里都有教诫,但每一个道理,恐怕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们很需要这种教育。当这些理念在你心里生了根,你自然就能做到,自然就把它传承下去了。就从孝顺开始吧。父母需要钱的时候,就出点钱;父母生病了,好好照顾;话不要说太重,老人的心跟年轻人不一样,稍微说重了,会伤着他们;多说点安慰的话,一句话说好了,父母会很开心、很快乐。这不就是修行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