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人物] 致敬!这位90岁的老人拿到业界最高荣誉,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

[复制链接] 地区:
中华老人
致敬!这位90岁的老人拿到业界最高荣誉,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苏打水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图文:张彬楠 版面:胡有志 |
2018-9-26 23:49 |查看: 2776|回复: 0
转载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图文:张彬楠 版面:胡有志
7月28日,
在国家国际会议中心
2018年中国心电学论坛上,
有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
步伐坚定地走向领奖台。
当她举起沉甸甸的奖杯时,
现场掌声不断响起。


这位老人名叫宁佩萸,
是国内著名的心血管专家,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心血管内科原主任。
她一心扑在岗位上,
一干就是近50年,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这一次,
她捧起的是“黄宛心电学奖”,
每两年一届,
一届全国仅有一人获奖,
是我国心电届最高荣誉。
这是对她为国内心脏电生理诊疗
贡献的肯定,
也是对她高尚人格的礼赞。

宁主任获得“黄宛心电学奖”

宁佩萸获此殊荣,
可谓实至名归。

获奖后的宁主任容光焕发

1、勇攀高峰创名科

1928年11月,
宁佩萸出生于湖南安化县,
1948年考入南昌国立中正医学院,
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

在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医院里,
她默默耕耘,忘我工作,
使老学科焕发了勃勃生机。
她深知:
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
医术不高,
为病人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宁主任2007年获得中国心电学终身成就奖

遇到疑难病例,
她总是千方百计查阅相关资料,
并把资料制成卡片,
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这一“笨方法”,
她的医技水平才得以与时俱进。

即使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那个特殊的时期,
宁佩萸也从未放弃
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在那个时候,
她用心积累起来的病例卡片
被扔进垃圾堆,
宁佩萸含着眼泪
悄悄地从垃圾堆
一张一张翻找回来。

跑图书馆、听学术讲座、
整理病案资料……
在那之后,
宁佩萸身上的潜能
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全身心投入到医、教、研工作中来。

1982年,
她参加了在丹东举办的
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测及起搏学习班
并深受启发。

回院后,
宁佩萸立即组织
全科开展食管心房调搏等工作,
经过300余例的临床实践证明,
她发现该技术很适合我国国情,
应大力普及推广,
但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随后,在国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
第一期人工起搏及电生理检测学习班
于1983年10月顺利开展。
1989年5月,
河北省起搏学组正式成立,
在她的带领下,
举办了20多期食管心房调搏及起搏学习班,
除台湾外其余各省均有人员参加。

宁主任举办学习班20余期

此外,
她率先编写的
《食道心房调搏技术临床实用手册》,
是国内外第一部相关技术专著,
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推广了此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宁主任主编的国内外第一部食道调搏专著

她主持的食管心房调搏
与起搏器项目,
曾分别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
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主任获得的部分证书

她还带领全科人员边学、
边干、边总结,
在河北地区及原北京军区范围内
率先开展了食道心房调搏术、
人工心脏起搏术、心内膜心肌活检术、
直立倾斜试验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

经过持续不断的攻关,
使科室一步一步攀上了科技制高点,
走出了长期以来形成的
“心电图、降脂药、扩张血管老一套”
的传统模式,
为诊疗心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天地。

宁主任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2、心系病人献爱心

从二十几岁开始,
宁佩萸就开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古稀之年仍战斗在临床第一线,
她把毕生精力
都献给了国防医疗卫生事业,
把自己的全部情和爱
都献给了伤病员。

她对病人极端负责,
极端热枕,
遇到生命垂危的病人时,
不论何时何地,
也不论病人地位高低,
都会毫不犹豫地奉献出爱心。
她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
留下了一个个难忘而又感人的故事。

宁主任获奖时与评审专家合影

当年,
得知数百里之外某山村一个
产妇病重请求送医上门的消息,
她立即赶去救治。
病人患急性左心衰,
呼吸困难,脉速极弱,
生命垂危。

由于农村缺医少药,
病情又不宜搬动,
于是她就设了一个临时“家庭病房”,
独自夜以继日守护病人至病情好转,
才将病人及婴儿带回医院
继续治疗至病情稳定,
母婴双双安全出院。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
患者的家属和子女们对宁佩萸
的深情厚谊念念不忘。
2001年冬天,
患者的爱人专门从千里之外来到
和平医院看望宁佩萸,
只是说一句:
“好人一生平安”。

宁主任获得全国起搏电生理大奖

宁佩萸把人的生命价值
看得高于一切,
她还要求值班医生护士,
不管白天、黑夜或节假日,
凡遇到危重病人,
一定要通知她,
以便亲自参加抢救。

凡遇心性猝死,
她总是身先士卒,
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她不仅自己这样做,
也严格要求医护人员都身体力行。

90岁的宁主任依然精神矍铄

1982年9月,
一位名叫苏风仁的老人因心肌梗塞
住进了心血管内科,
刚进病房,
病情便恶化,处于猝死状态。

宁佩萸闻讯急忙赶来抢救,
一边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一边指挥医生找来电除颤器、冰块,
为病人施行除颤、降温。

抢救工作进行到28分钟,
病人仍没有心律和呼吸。
按照以往的临床规律看,
猝死如此长的时间,
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然而,
宁佩萸并没有放弃,
她带领大家坚持抢救,
经过32分钟的紧急救治,
病人竟奇迹般的恢复了心律,
45分钟后老人已能自主呼吸。

类似这样的感人故事,
还有很多。
作为一名军医,
她还始终牢记“姓军为兵”的宗旨,
把服务部队、服务官兵的职责使命
牢牢担在肩上。

年轻时的宁主任

她在为患者诊治病情时,
还时刻想着将费用降到最低,
对于贫困患者,
她更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千方百计为他们节省每一元钱,
自己却从不收病人的“红包”,
同时要求全科人员拒收“红包”,
拒吃请。
她有自己的座右铭:
“国家给我们发工资,
就是让我们为人民服务的,
额外的钱绝不拿。”

3、精心育才诲不倦
在医院,在同行,
宁佩萸受到上上下下的尊敬和爱戴,
这不只是因为她是知名度
很高的老专家,
以高超的医术,
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更是因为她是一位开明的学科带头人,
学识精深而不保守,
以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责任感,
为医院和军内外其他单位
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2014年科室为回国的宁主任夫妇接风

她根据每个青年医生的特长,
为其制定岗位培养成才的蓝图。
在日常工作中,
她苦口婆心、
诲人不倦地进行传、帮、带,
普及手术技巧、组织参加学习班、
派医生外出学习、进修、
出国深造……
宁佩萸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人才。

很快,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
从这里脱颖而出,
成为全院拥有
正、副主任医师最多的科室,
并向其他科室或其他医院
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被人们誉为“中青年医务人才的摇篮”。

宁主任桃李满天下

1983年,一所地方医科大学要举办
心内膜心肌活检术学习班,
宁佩萸马上找到学校负责人,
请求给个名额。
校方同意让她参加,
她却说:“不,
我是想让一个年轻人来学习。”

挂掉电话后,
她立即安排年仅33岁的医生
以最快速度赶去参加学习班。
4年后,
这名年轻医生,
主编写出填写国内空白的
《心内膜心肌活检术》一书。

宁主任(后排左三)为老主任(后排左四)过生日

1990年以后,年过六旬的她,
更对培养中青年人才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她说:“老一辈迟早要交班,
把接班人培养好,就是最大的贡献!”

她就是这样,
用辛勤的汗水,
浇得百花争艳,
迎来桃李满园。

如今宁佩萸已是90岁老龄,
但她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她不仅每天坚持读书,
还始终关心着科室的发展建设。

90岁的宁主任仍坚持学习

生命有尽头,
奋斗无止境。
宁佩萸才是
一名真正的医者!

点赞!致敬!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2 18:19 , Processed in 0.182156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