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养老院何时成了“厌恶型场所”?

[复制链接] 地区:
养老院何时成了“厌恶型场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柳绿花红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和睿养老 |
2018-12-27 08:47 |查看: 2045|回复: 0
转载 和睿养老
本帖最后由 柳绿花红 于 2018-12-27 09:01 编辑

  12月14日,万科举行媒体交流会。郁亮回答万科养老产业布局时,指出:我们做了不少养老院,甚至遇到过前脚市长刚刚视察完,后脚居民就抗议养老院设在家门口的事情,“我需要养老院,但不要放在我家楼下”!养老产业不仅是赚不到钱,而且变成被人讨厌。所以我呼吁要像建设幼儿园一样,把养老院变成社区必须配套的公共设施。


  1、国人观念里对“死亡的恐惧和厌恶”是居民抵制自家门口建养老院的认知原因。2018年3月,全国老龄办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社会启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其中,积极老龄观教育,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充分发挥广大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对老年人进行自尊、自强教育,引导广大老年人增强自爱意识。

  2、随着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难当养老服务重任。短期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没有日间照料的需求、无法形成收入,承接服务的组织生存困难;长期看,不利于养老服务能力形成、养老服务市场的培养,建设补贴等投入实属浪费资源。

  3、建议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进入住区公共配套,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再是鸡肋,让贴近老年人家庭的养老机构有法律保障。全日照料设施的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是高于日间照料设施的,且其服务模式成熟、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又是凝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的基石。

  ••• •••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养老事业,“9073”的养老前景提出后更是加深了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力度。然而,一家养老院从规划设计、立项报批到开工建设、验收审批,最后开门迎接老人入住,并不像纸面上数字的增长那么简单,有的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阻挠。

  一边是老龄社会、等待养老的社会需求,一边是“‘死人院’滚出小区”的居民抗议。养老院,在部分地区变身“厌恶型场所”。冲突背后,不仅是部分居民现实利益的考量,更有行政信息公开不畅、管理协调不力的影子。而受其影响,不仅有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利益受损的事实,也必将损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权益。

  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养老行业,目前很多都是微利甚至做公益献爱心的行为。应该来说,是符合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的,也是因应每一位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现实需求的。然而,对于这样双赢甚至多赢的民资入主养老产业,竟成了部分居民讨厌的“厌恶型场所”,还是应该认真反思,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化解。

  认真分析养老院停工的事实,不难发现,在部分停建的养老院,已经获得了行政审批,前期也有了一定投入,但由于相关信息公开不畅,以致于“养老院要配套建设临终关怀室,要配套建设太平间”等流言盛广,居民在卫生、情感以致于房价都“受以了威胁”,这也让周边居民“群起而攻之”。一件好事就这样搁浅。

  种种养老机构搁浅的背后,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老年人权益和一个社会包容度不高的再暴露。社区居民有正确表达权益的权利,养老院、民政部门等也应该对居民的关切给予及时回复。然而,双方在相互沟通中,特别是居民方面,已经对养老院形成了“固执的不良印象”,无论养老院方面如何沟通,都未获居民的认可。这只能说明,信息的公开越早越好,一旦形成不良印象,固执情绪消解的担子就会相应增加。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每个人也都有眼前生活的困扰。养老院成“厌恶型场所”,不管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权衡,还是因为信息公开不畅,抑或是政府审批间的相互扯皮,都切切实实让养老产业发展受阻。这考验着当地政府、居民和社会产业相关方面的智慧和心胸。尽量照顾居民的现实利益关切,尽最大程度支持养老院发展,确实应该是“养老院成厌恶型场所”的化解方向,而这个进程,确实需要相关方面用智慧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4 17:24 , Processed in 0.174359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