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度报道] 经济学家的悲哀:对 “老龄化”的集体误解

[复制链接] 地区:
经济学家的悲哀:对 “老龄化”的集体误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阿拉斯我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经济晓说 作者:胡月晓 |
2019-6-5 00:34 |查看: 5091|回复: 0
转载 经济晓说 作者:胡月晓
  “未富先老”、养老金不足……诸如此类悲观字眼,充斥于对中国终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描述之中。“老龄化”社会创新动力消退、消费不足、思想保守等,带来了经济增长中枢的下降;这是经济学家给“老龄化”社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影响的集体界定。

  对“老龄化”的恐惧,使得经济学家的字眼里充满着“妖魔化”的解释。虽然实业界存在着“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产业和“银发产业”机会,但在经济学家的“宏观”解读下,这种新产业的机会被淹没在了“老龄化”的经济拖滞忧虑之中!

  误解1:“老龄化”= 经济低速

  这是经济学家对“老龄化”的最大误解。

  从全球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看,老龄化进程确实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过程。但伴随发生并不代表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一个常用来说明的例子是发热和某种病毒或细菌之间的关系:人得某种感染或发病后因发烧、发热,相应细菌、病毒会减少,但这并不能得出病菌减少带来了疾病的解释。

  常用来说明“老龄化”会带来经济停滞的例子是日本,但是日本经济的下降并不是老龄化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内外环境变化(当然还有事后看来的政策应对不当)导致经济停滞时,正好社会也进入了“老龄化”。

  当前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2017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8.7%,而低收入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比率分别为3.37%和3.6%,中等收入国家为7.43%,高收入国家为17.43%。可见,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市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医疗服务进步,带来了人均寿命的提高。而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下降。

  从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均寿命间的变动关系看,两者间也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人民有理由担心“未富先老”,但老龄化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潜力和增速的下降。


  误解2:“老龄化”= 创新不足

  《少年中国说》一文,相信大部分国人都耳熟能详,作为人生启蒙阶段激发国人热情的读物,文中言老人保守、因循守旧、少开创精神,不自觉给读者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记,以为老人必老气横秋,定暮气沉沉!

  然而,老年人生活上的稳重和行为风格上的不莽撞,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思维上的迟滞和缺少创新思想。老年人在精力上是不如年经人,但在经验和知识积累上,显然要超过年轻人。

  现代工业文明社会里,技术进步、产品发明、工艺改善等,很多是需要学习积累、通力合作的,创新发明通常是系统改进、协同攻关的结果。比如新药研发、芯片研发、重装高精设备改进等,并不是光靠激情就能完成和实现的,成功更需要协调、积累,其中个人的阅历经验、知识积累就非常重要,而这些通常都需要依靠时间的沉淀,因而实际当中大部分科研攻关团队关键人物都是有一定年长的知识分子。

  过去,人们一度错误认为,大企业保守,小企业灵活、天生多创新;实际上,在现代社会,技术越进步,生产越发达,大企业的创新比例就越高。这说明,现代社会的创新,更多的是组织化、系统化的研发活动成果,老年人在这些活动中的经验和作用,多是年轻人不具备的。

  误解3:“老龄化”=消费不足

  另一种更常见的误解是,老年人节省、很少消费,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社会总需求会下降,从而带来经济下行。这种认识貌似有理,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根本就是错误的。

  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消费假说,按照成年前(青少年时期)、成年(青年和中年时期)和成年后(老年时期)的三阶段划分,人的消费在中间成年期是消费最少的(但同时也是最有消费能力的,因而储蓄最多),而两端消费实属于较多时期。人们之所以认为老年人消费少,实则不自觉地比错了对象——将老年人和同时期的中年人、青少年比,而非和自己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下一代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总是要强于上一代人的。年轻人看着老年人节省,但老年人在年轻时更节省。比如,现在老年旅游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但就是这批老年人,他们年轻时期可是更舍不得出去旅游的。

  人老了,每个人都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有钱、有闲了,再加上辛苦了一辈子、不能“白活”的思想作用,甚至基于不枉人生在世走一遭的心理影响,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社会保障的完善,就其老年人本身而言,实际上得到了很大释放!

  由于老年人的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不一样,“老龄化”作为新事物,以至于常被误解为老年人很少消费、甚至不消费,从而在宏观上得出了消费不足的错误结论。


  正解:老龄化= 经济进步

  实际上,老龄化上是经济进步的结果,是经济发达的标志。即使“未富先老”,只要政策应对正确,正确认识老年人的社会行为特点和消费特征,经济和社会的活力并不会消失。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发展,和“老龄化”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一个社会创新发展动力如何,和该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完善——如产权制度、相关市场交易制度,企业家精神培育,以及金融法律支持体系建设等,直接相关。“老龄化”社会有新的消费形式和产业特征,社会运行也更趋成熟、理性,因而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只要我们能调整思路,保持积极进取心态,主动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变化,未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20年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状态,还是可以做到的。

  2010年,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每年提高0.3%以上,2018年达到了11.9%;按这样的速度,中国约再过15年就会达到当前发达国家老龄化的水准。但是,老龄化的加速,并没有阻挡中国经济转型期固有的经济运行趋势,2019年中国经济将开启走出长达6年的底部之旅!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的第一动力,其见底企稳回升的态势,已悄然形成!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3 18:44 , Processed in 0.206073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