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困境分析

[复制链接]
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困境分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我的长辈 (管理员) | 转载 科技智囊杂志 |
2019-6-18 08:50 |查看: 3075|回复: 0
转载 科技智囊杂志

  一、政策大力支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迎来风口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决定对养老等社区家庭服务业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围绕社区养老服务,会议还提出了增加有效供给、简化放宽准入等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空前的支持力度将我国社区养老产业推向了一个历史性风口。

  实际上,在此之前,为迎接银发浪潮,激发社会各方力量满足亿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并且一年比一年的力度大。

  早在2011年2月,民政部便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即“9073”养老引导方针: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在这一结构中居家和社区养老被划分为两种形式,但在现实中,居家和社区养老交融嵌套、联系紧密,受家庭结构和我国传统观念影响,这一需求体量巨大,因此也是养老产业未来长期发展的中心,频频受到政策加持。

  2011年国办《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即指出,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在城乡社区养老层面要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强养老服务功能,使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此后,十部委颁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务院颁布《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也都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二、养老机构盈利难,社区居家养老日子更不好过

  虽然政策大力支持,持续利好政策一波一波接踵而来,然而,来自市场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并不赚钱,仍处于亏损状态。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今年4月在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演讲中就曾表示,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实现盈余的养老机构只占4%,基本持平的占32.8%,稍有亏损的占32.6%,严重亏损的占30.7%。

  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的日子更不好过,很多社区中的养老驿站、养老照料中心都是惨淡经营,即使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直接拨款,也难以实现盈利。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那些没有日间照料床位、又无特殊赢利点的社区居家服务站可能10年都难达财务平衡。很多社区居家养老从业者进入这一领域,前五年战略性亏损是很平常的事,很多人难以熬过这个艰难的经营期而选择放弃、退出。

  因此,业界有一种新声音提出,“即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做机构不做居家和社区,能做床位绝不做上门服务已经是行业里的潜规则。”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困局如何破解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对的主要困局是什么,如何破解?我们可分别从需求端、供给端、支付端加以分析。

  需求端,目前的现状是,老年人急需的专业养老服务不能满足,如康复护理服务,面对要护理老人的日托所服务、面对空巢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及生活照料服务等;同时一些高端养老消费项目也很稀缺,如老年大学、老年人旅游等。养老驿站等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商只是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娱乐休闲场所、用餐服务等,不具备专业的养老服务能力和人员配备,也不具备开展高端养老消费项目的资质。其目前开展的业务,大多是靠政府拨款的“公益性”免费项目;一些营利性项目,客户黏性并不高、盈利空间很有限,还很容易被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替代,如老年人订餐服务等。面对这些问题,社区及居家养老机构应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重新进行产品设计,明确重点业务、创新业务、增值服务、基础服务项目等。同时要和医疗、护理、康复、互联网等各个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供给端,从商业模式分析,目前国内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2B”模式,其付费者主要是政府,由政府出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另一种则为“B2C”模式,其业务直接面向老人群体提供服务,付费方主要是个人或者商业保险。但在现实中,无论是那种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机构面对的服务对象都太分散、从而导致服务成本居高不下。例如,如开展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平均每天完成的订单数量有限,且因为没有开展科学的养老服务评估及养老产品规划,其服务风险很高,同时养老驿站可吸纳的养老服务人员有限,人员工资压力大、人手紧缺,也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上门养老服务。而目前,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区和居家养老机构发展,虽然实现了广覆盖,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老年人真实的需求及供给方式,没有研究透,很多政府采购的项目,并非老年人刚需,且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诉求。解决以上问题,目前业界的一条思路是以成熟的养老机构带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发挥养老护理人员的集中优势,控制运营成本,一方面在养老机构中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如日间照料、长者照护、短期入院、康复理疗等,可利用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队伍辐射服务居家、社区老年人。

  支付端,这是当前最现实、最重要的矛盾。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基本上靠退休工资,而退休工资不到其退休前工资的一半,即使像北京这样的一类大城市,平均每月养老金也就3500左右,这么点的退休金,除了维持日常开销,很多老年人还要存储一部分钱以备未来看病医疗之用,因此导致自费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老年人非常少,即使有,费用也非常低。反映到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者中,就是有效客单少、客单价格低,总收入低,再加之高昂的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因此即使有政府补贴,两块儿天花板一夹,也难以盈利。在支付端,纵观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日本为例,一个老人从需要专业护理到结束护理大约有五年时间,需要为此支付的金额总数在60万人民币左右,但由于日本有介护险,老年人自己支付的费用只有10%,剩下90%都从保险和政府财政中支付,因此,在日本,60岁以上老人购买养老服务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我国要全面启动养老服务市场,主要应从支付端财源的解决上入手。即加大政府对需求端养老服务购买和消费的直接财政支持力度。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我的长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16 08:07 , Processed in 0.180355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