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身边孝行] 泊头王新国:花甲儿媳15年精心伺候八旬公婆

[复制链接] 地区:
人间孝道
泊头王新国:花甲儿媳15年精心伺候八旬公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西柏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燕赵都市报 |
2014-12-20 22:29 |查看: 3074|回复: 0
转载 燕赵都市报
本帖最后由 西柏 于 2014-12-20 22:31 编辑


通讯员张志国、朱华丽 本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这是住在泊头市区一个家属院里的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主人公王新国61岁,她本身就患有重度高血压、糖尿病,常年吃药;丈夫殷愿军在公安机关工作,这些年家里的事基本帮不上忙;84岁的公公15年来先后患脑血栓和结肠癌,瘫痪在床;83岁的婆婆生活无法自理;36岁的儿子自幼患有脑瘫和癫痫,事事需要人照顾。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王新国,这位乐观而坚强的老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印证了这样一个现象的存在 ———  久病床前有孝媳!

       公婆和儿子都需要照顾      

       暖气将停的一天,记者走进王新国家,只觉得眼前一亮: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白菜、大葱、红薯倚在墙角晒太阳,客厅内水仙绽放,鱼缸里鱼儿欢游,屋里飘着淡淡的花香。唯一与这满屋馨雅气氛“不太搭配”的是暖气片上挂着一条厚厚的棉裤,纯白色印花的里子显得有些扎眼。
   
      “这是给公公洗的棉裤,放暖气上干得快。”王新国捋了捋两鬓已经斑白的头发,聊起了这些年来的经历。
   
       王新国的公公婆婆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离休老干部。1997年,69岁的公公患上脑血栓,卧病在床。为了帮公公康复,每天早晨吃饭后,王新国都拿着小马扎搀着公公从二楼走到院子里散步 ———  说是“散步”,其实只是一点点地“挪”,或者说“蹭”。走累了就坐下歇会儿,然后再接着走,一走就是一上午。当时王新国只有120多斤,而公公却有180多斤,再加上公公肢体僵硬,关节不活,每“挪”一圈儿,王新国都是一身大汗。有时公公走累了,说什么也不动了,王新国就耐着性子,给公公讲故事,逗他开心,连劝带哄地“架”着公公继续锻炼。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公居然康复了,不但自己能走路,还能骑着三轮车到处溜达。公公打心眼儿里感激这个儿媳,逢人便夸:“要不是新国,我兴许现在还躺在床上呢。”
   
       2003年,公公又被查出结肠癌。术后,公公就一直瘫痪在床,再也没有起来。为了照顾公公,王新国把家搬到了平房里。后来,公公病情逐渐恶化,语言和吞咽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而婆婆也因患脑供血不足等病,行动不便,生活基本无法自理,事事都需要人照顾。还有36岁的儿子,自幼便患脑瘫和癫痫,只能简单地和人交流,自己能吃饭,其他的都需要人照顾。而丈夫在交警大队工作,工作特别忙,常常半夜才回、黎明即走,甚至有时几天几夜回不了家,家里的活儿基本帮不上忙。一切重担,都压在了王新国肩上。

       吃喝拉撒都“承包”了
   
       为了伺候公公,王新国在老人的房间里添了一张小床,和丈夫轮流“值班”,一夜要起来好几次为公公翻身。每天清早,先给公公喂上一杯温水。因为老人失去了吞咽功能,所以只能拿小勺一点一点地往老人嘴里滴,一碗水一般要30多分钟才能喂完。一日三餐更令王新国费尽心思,上好的大虾煮熟剥好,炖好的牛羊肉剁成碎末儿,再加上西红柿、黄瓜等新鲜蔬菜,一起放在打汁机里打成糊糊,一勺一勺地喂给公公吃;鱼有刺,就先在高压锅里把鱼骨都炖酥了,然后再打成末儿;燕麦、大豆等五谷杂粮在高压锅里熬得烂烂的,早晚还要各加一袋奶,“这样荤素搭配,老人营养才会均衡。”王新国谈起饮食健康,说得头头是道。为了照顾好老人的饮食,王新国买了许多做菜方面的书籍,还硬是一点点跟女儿学会了上网,按照菜谱做菜,“主要是为了营养美味,老人吃得好,身体才健康。”王新国说,“冬天冷,俺给老人熬排骨冬瓜汤;现在春天了,空气干燥,俺就煲枸杞雪梨汤,甜丝丝的,老人爱喝,雪梨也碾成末儿,败火。”
   
       喂饭是王新国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天三顿饭,别人谁也喂不进去。因为老人没有吞咽功能,也不能说话,王新国只能一边观察着老人的表情,一边一点点地往老人嘴里放。每口饭,她都先放嘴边试试,不凉不热了才给老人吃,一顿饭通常要喂上个把小时。糊糊没有味道,老人不爱吃,王新国为了多让公公吃饭,就想着法、变着样地做各种饭菜。老人爱吃菜馅,她就饺子、馄饨、火烧换着样儿地做,特别是馄饨,皮薄馅大,韭菜、茴香、香菇……十来种馅轮流做,公公非常爱吃,一顿能吃20多个!
   
       由于瘫痪在床,老人的大小便成了一大难题。王新国做了10来条棉裤,脏一条换一条。
   
       老人不能动,洗澡、洗脚、理发、刮胡子的活儿便都由王新国“承包”了;夏天,老人嫌空调风凉,王新国就给扇扇子,一夏天老人一个痱子也没起;怕老人一个姿势躺累了,每隔一到两个小时便给老人翻一次身;怕老人生褥疮,就特地买了气垫,上面铺了软软的绒布,又吸水又柔和;老人一天要吃几次药:饭前吃降糖的,饭后吃降压和治疗心脏病的……这些,王新国都记在心底,按时把药弄成药末儿,再用水送服。“天底下难找俺这样的好媳妇!”丈夫殷愿军说,自己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娶了个好媳妇,“要不是她,俺这个家早就完了!”

       伺候婆婆无微不至

     “摊上这样的好媳妇,是俺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婆婆打心底感激、疼爱这个儿媳。
   
       对待婆婆,王新国伺候得无微不至。饭菜都依老人的口味儿,说话一味地顺着,老人爱听什么就说什么,客厅里的大电视遥控器归婆婆。婆婆行动不便,出来进去,甚至上厕所都由王新国扶着。婆婆爱干净,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王新国亲自给婆婆挑选的,“俺姐好几年都没给自己添过衣服了,可俺妈的衣服每季都添,还都是新款式,好料子!”小姑殷军玲对王新国从来都是喊“姐”,“俺妈现在穿的那件丝绒的上衣就是姐给买的,都好几年了,妈就是喜欢,俺姐啊,比俺还知道妈喜欢啥,跟孙猴子一样钻俺妈肚子里去了!”殷军玲的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时,婆婆看着儿媳忙里忙外,累得不成形,懊恼地自责:“你说俺这老婆子,活这么大岁数干啥啊!”王新国笑着劝慰婆婆:“人家都说‘家有一老是一宝’,咱家有您,俺们就有个主心骨,在外边多累,回到家心里就踏实、有依靠,您说是不?”一句话说得老人心里暖暖的。
   
       有时候,赶上婆婆不高兴,王新国从来不往心里去,“老小孩老小孩嘛,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爱耍脾气,咱就当她是小孩子,哄着她就行了。”王新国常笑着逗婆婆说,“您现在80多岁了,就像8个月大的婴儿,俺就跟照料小孩儿一样照料您,有啥需要您就‘哇哇’两声,”婆婆被逗得笑成一团。
   
       2010年春节恰逢公公婆婆钻石婚,为了让老人高兴,王新国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来家里为老人庆贺,还请了摄影公司来拍照。在一本本相册上,记者看到,两位耄耋老人身穿大红上衣,相依而坐,鲜花映面,众多子侄晚辈围绕身旁,好一副温馨幸福的场面!“不管是结婚纪念日还是生日,只要老人身体允许,俺就操持着办,老人嘛,爱热闹,一高兴就少得病!”
   
       小姑对王新国又敬重又心疼:“俺姐,真是万里挑一的好媳妇!别看她伺候俺爸妈无微不至,可她自己身体也不好。”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折磨了王新国十几年。春节期间,长期打胰岛素的她突然发现药不管用了:尿糖三个加号,空腹血糖14.7!医生要她立刻住院,她却直摇头:俺住了院,这一家老小可咋过啊!医生拗不过她,只得开了点药让她回家服用,并嘱咐“一旦有不良反应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为顾家没有出过远门

     “俺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新国啊。”殷愿军常常自责,“十多年来,她为了这个家,为了伺候爸妈,从来没出过门,从来没出去旅游过一次,就是清明节、寒衣节回家上坟,也是匆匆去匆匆回。”殷愿军提起,有一次王新国回家上坟,娘家嫂子早早地做好了饭菜等着她,希望她能在家吃一顿饭,可王新国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嫂子只好把做好的菜打了包,王新国含泪带着菜回了家。
   
       殷愿军说,妻子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去上海世博会看看。2010年世博会期间,看着每晚都趴在电视机前看有关世博会报道的妻子,殷愿军知道,妻子想去看看。可是,妻子什么也不说。殷愿军劝妻子:“老伴儿,想去世博会就去吧,家里我照顾。”王新国摇了摇头:“你照顾爸妈俺不放心,老人吃饭、吃药的习惯你都不了解,万一老人病了可咋办?”殷愿军泪流满面:“老伴儿,苦了你了!我答应你,等爸妈百年之后,我带你游遍全中国!”时至今日,回忆起此事,王新国眼泪仍止不住簌簌地往下流,“有他这句话,俺就知足了!”
   
       邻居、亲朋好友们看她整日忙碌,心疼地问她:“新国啊,你也是60多岁的人了,天天这样,你不累啊?!”王新国只是微笑:“谁家没有老人?谁又没有老?伺候老人是咱应该做的!”
   
       王新国对公婆的爱令同事及亲友无不感动,多年来,她多次获得泊头及沧州“好警嫂”称号,并多次受到政府嘉奖。对此,她只是淡淡一笑:“都是应该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05:43 , Processed in 0.182722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