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复制链接]
隔代教育
被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我的长辈 (管理员) | 转载 北京回龙观医院 |
2021-8-4 15:09 |查看: 6788|回复: 0
转载 北京回龙观医院

  “说一遍,没听见;说两遍,耳旁风;说三遍,头都不抬!吼还是不吼?!”

  “锄禾日当午,两岸猿声啼不住;2乘以12等于10……吼还是不吼?!”

  “问:9可以分成3和6,那9可以分成6和几?不知道,等一等,答2。吼还是不吼?!”

  ……

  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让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老母亲,无法控制地开启“吼娃模式”。然而,发怒有风险,吼娃需谨慎!

  一位母亲曾分享她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在帮孩子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时,发现2岁的女儿又用蜡笔在床单上涂涂画画,床单被涂抹得一片狼藉。这位母亲瞬间爆了,对女儿大吼:“不是告诉过你不要乱涂吗?你聋了吗?”孩子听到吼声吓呆了,颤抖着把蜡笔掉在了地上,甚至不敢捡起来。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处理“熊孩子”的经历,不想从此以后,这孩子再也没碰过蜡笔。很多家长不会想到,吼娃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被吼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即便对成年人而言,那些包含着情绪的怒吼,都会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更别提孩子——尤其是对家长充满依恋的孩子。

  这种吼叫一方面是一种情感拒绝,将孩子的孺慕之情撕扯践踏;另一方面也是沟通拒绝,用冰冷的要求替代沟通,不利于建立跟孩子的交流桥梁。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1“继承”吼叫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孩子的说话方式、人际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构建的,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家长如果总以“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很可能也会学习到这种说话方式:或许是在年龄稍大后“吼”父母,使亲子关系增加一层屏障;或许也以“吼”的方式和他人交往,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02丧失安全感

  孩子在2岁~3岁时,由于自主性的萌芽,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然而,很多家长不会接受从前听话的孩子变得叛逆,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变得严厉。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更倾向于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希望用更大的声音压住孩子躁动的情绪。1岁~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阶段,家长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感到害怕,无法获得安全感,长大后也很难从别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03产生自卑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对你挑剔指责,你会不会感到难过,自信心受到打击?同理,当一个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家长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加以批评,这会使孩子感到难过,觉得自己很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

  04导致青春期叛逆

  家长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之前很听话,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很叛逆?尤其是从小在父母严厉教育下的孩子,叛逆行为更为严重。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断、强制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催生青春期叛逆。年幼的孩子因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会认同家长、老师等“权威”。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追求等与父母不相同时,就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吼叫式的父母,更容易激发孩子这种情绪,加剧孩子对自己的抵触感,影响亲子关系。

  05增加抑郁风险

  上面提到,吼叫式的亲子交流模式很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丧失,引发自卑感,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抑郁的成因包括遗传、个性特点、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在个性特点方面,自卑、敏感易造成个体自我价值感低,情绪压抑,甚至对未来不抱希望,从而产生抑郁。社会心理方面,吼叫式的亲子交流常常带来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这种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同样会增加抑郁风险。

  爱娃从“戒吼”开始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的。童年期的孩子未必能够直接理解成人话语的含义,甚至会产生偏差。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独立性与依赖性产生冲突的阶段,对于父母一些指令性的要求,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反抗情绪。

  因此,家长们,单纯的吼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那么,想要改变现状,想让孩子变得更好,请先从避免吼娃开始!

  1.吼娃之前,先“冷却”情绪。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2.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情绪,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如果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便容易陷入强硬要求—遭到反抗—更强硬要求—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3.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家长要正视这份“不完美”,接纳自己,拥抱孩子,抛开负面情绪,与孩子共同成长。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我的长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5-1-20 01:06 , Processed in 0.177645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