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月18日电(记者 赵洪南)1月17日晚10点40分,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随着广播员不断播送最后一班地铁结束营运,站台里逐渐静下来,没有了日常的喧闹和匆匆而过的行人。一幅老人彩色照片静静伫立地铁出入口旁的一张桌子上,旁边堆满了鲜花。50名身穿制服的沈阳地铁工作人员,整齐地站在这里,深情缅怀照片上的这位老人——连续4年全天站在这里为乘客义务指路的郭勇。
1月15日,被沈阳市民亲切称为“地铁好大爷”的郭勇因车祸不幸离世。沈阳地铁站里再也看不见那个手拿扩音喇叭,戴着志愿者袖标,总是笑眯眯的忙碌身影。
郭大爷是沈阳一名普通退休工人,过完这个年就71岁了。2010年沈阳第一条地铁开通后的一个月,郭大爷就开始在地铁站里为大家义务指路。4年多来,除了中午吃饭,郭大爷几乎一整天都在喧闹的地铁站里度过。
老人因车祸去世的消息在沈阳传开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他们在17日周末的第一天,通过不同方式悼念这位可敬的老人。记者全天15小时亲历市民深切缅怀的场景。
上午8点,地铁青年大街站C进站口大厅一个角落,简易的纪念台上放着一张郭大爷平日在地铁站为乘客服务的照片,周围堆满了悼念者送来的鲜花,还有“铁丝”们之前为他拍摄的照片,上面写满了赞美与怀念,三三两两的行人时不时放慢脚步,停下来静静注视、鞠躬。
特意赶来悼念的市民韩晓军说,他在这见过郭大爷两次,但那时的郭大爷要么是忙着给乘客指路,要么就是拿着扩音喇叭不停地指挥乘客,提醒大家不要坐错车,想表达敬意始终说不上话。“除了悼念外,我更想将郭大爷的正能量传递下去,我已经和地铁站申请今后在这做志愿服务。”
中午12点25分,记者来到郭大爷位于沈河区沈州路的家里。普通的两居室,没有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陆陆续续前来悼念的人们让原本就不大的房子显得更加拥挤了。
郭大爷的老伴王冰坐在里屋的床上,手上拿着一个褪色的军绿色背包一直不肯放下,她说这是郭大爷每天出门都要背的。打开背包,里面是用旧了的扩音喇叭、小红旗、沈阳地铁乘车指南、公交线路手册。
回忆起郭大爷最初去地铁义务引路的情形,王冰说有一段时间郭大爷每天吃完晚饭就不见踪影了。“开始以为他是去小区里看扭秧歌,后来没找到他,就偷偷跟着他,看他到底去哪。我一路跟着他到了怀远门地铁站里,看见他在那忙着给这个指路,给那个买票的,心想他这做的是好事,就随他吧。”
从那以后,老伴开始习惯了他的作息时间,每天6点多就出门了,中午回家吃个饭,眯上一小会,就又出门了,一直到晚高峰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有乘客心疼他一天站8个多小时,送了把折叠凳给他,社区里也送过椅子给他,他都不用,他说志愿者怎么能坐下来呢。
记者在老人的遗物中发现一些零散的纸片,上面记录着一些老人义务服务的片段。“工地不慎跌成右腿骨折,在骨科医院住院,钱带少了不够得马上回去取钱,从来没到过沈阳,对这里不熟,找不着售票处,我帮他买了回葫芦岛的火车票,给他买了瓶水,送他到候车室……”这是老人在2013年12月9日记下的工作片段。里屋的床边放着本《爱阅读:每天读一点经典美文》,王冰说,这是郭大爷最近正在读的书。记者随手翻开书里用信封夹着的那一页,是席慕容的《父亲教我的歌》。
今年51岁的严嘉义是郭大爷住平房时的老邻居,他告诉记者,沈阳刚建地铁的时候,有一次他乘车经过怀远门,就在地铁站里见过他在那做义工。严嘉义说:“听到郭大哥离开的消息后,我想把大哥的事学起来,哪怕是每天在地铁站个5分钟也好。”
今年24岁的牟大明是和郭大爷在地铁站做志愿者时认识的,刚下夜班的他就赶到了郭大爷家。牟大明说直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郭大爷时,他手上挂着自己用纸板手写的“我是志愿者,有事请找我”的牌子。郭大爷原来厂里的厂长严书启带着职工也来到这里慰问老人家属,他说:“郭勇是我们厂的骄傲,更是我们沈阳市民的骄傲。”
晚上10点50分,记者看到,在地铁站为老人举行的纪念仪式上,身着制服的地铁工作人员,手持鲜花,依次上前为这位曾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老人献花、默哀、行礼。青年大街站副站长金玲说,郭大爷不仅为乘客指路,还给乘客讲要怎么看站里的导向标识,说如果下次他不在这,乘客自己也知道怎么走了。“有时,我看郭大爷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就给他买瓶饮料,可郭大爷从来都没要,怕自己做志愿者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简短的悼念仪式结束了,地铁里又恢复了宁静。和郭勇老人很熟的年轻的地铁站职工杨姝明站在老人的照片前久久不愿离去:“我们再也看不到郭大爷为来往行人指路,再也看不到他弯腰捡起散落在地的报纸,再也看不到他满头大汗将外地人一直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我们不能再对他道声辛苦,也再也无法感受他的关切,但我们会记得他帮助别人时快乐而满足的样子。作为地铁的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将郭大爷这种执著、坚守、无私、博爱的精神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