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岁月] 发明家修车师傅-陈孝瑜

[复制链接]
我的人生
发明家修车师傅-陈孝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中国老龄网 (管理员) | 转载 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24-7-14 09:14 |查看: 901|回复: 1
转载 湖南人民出版社
       “听说,你是上海滩的一位发明家?”

       这天,一位姓王的工友向陈孝瑜打听道。

       陈孝瑜把手中的一把大扳手举了举,笑道:“我? 一个修车工。”

       王姓工友认认真真地量了陈孝瑜好一阵子。他已经知道,这个满口上海腔的修车工不是普通人。

       是的,陈孝瑜的身份确实有几分特殊。

[发明家修车师傅陈孝瑜]

       【两弹一星-口述历史】陈贵郴:我的父亲陈孝瑜

       就在前不久,上海市长陈毅亲自把一份“合理化建议实施奖”证书颁给了被称为发明家的陈孝瑜,同时颁发奖金两百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么,陈孝瑜到底发明了什么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帝国主义的严格封锁,医用手术无影灯无法进口,手术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当时,陈孝瑜是上海正达医疗器械厂的技术骨干。其实,这家医疗器械厂刚注册不久,它是陈孝瑜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号召,与另外六位师傅一起组建的。师傅们个个身怀绝技。后来,这家医疗器械厂发展迅速,成为上海有名甚至享誉亚洲的医疗器械生产机构。

       陈孝瑜怎么会想到发明医用手术无影灯呢?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他受邀参加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得知医院急需手术无影灯设备后,陈孝瑜当即就说:“人命关天,这事开不得玩笑。”他回厂后立即跟技术人员商量,决定自己动手解决这一难题。很快,一支由技术骨干参与的研究队伍正式成立。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与设计,他们拿出了一个实施方案。陈孝瑜当时说:“电路,属于这台仪器最关键的一个部分。一旦电路设计成功了,无影灯也就差不多成功了。”于是,他主动承担了电路系统的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陈孝瑜相继解决了七八个电路方面的难题。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就把第一台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医用手术无影灯样机摆到了验收组的面前,这让专家和领导们刮目相看。

       这一刻,欢呼声骤然响起。

       陈孝瑜也因此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自己要做一位专业的发明家,为新中国设计出更多的医疗器械。他的想法,得到厂里同事的支持。他暗暗发誓,一定不要辜负上海市政府的期望。

       然而,没过几天,陈孝瑜就被领导叫到了办公室。陈孝瑜走进办公室时,发现里面坐着一位男子。他的眼睛一亮,说“这不是邹一明吗?”见到老相识,俩人热情地握起手来。陈孝瑜笑道:“首长,您这是从哪儿来?”邹一明说:“我现在在国家地质部门工作,这次到上海来,就是专程来找陈师傅帮忙的。”

       “没问题,有什么研制需要,您尽管说。”陈孝瑜爽朗地说道。这时,他仍沉浸在国产手术无影灯研制成功的喜悦之中。

       “有一个出远差的任务,要请陈师傅亲自去一趟。”

       陈孝瑜一愣:“远差?不在上海……”

       “是的,需要你到湖南一个叫郴县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国家重点工地。我相信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工地上有一大批汽车急需修理。’

       “修、修车?”陈孝瑜的眼睛忽地放大了,他当然熟悉汽车修理行当。

       1920年,出生于宁波乡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陈孝瑜,小时候叫陈芳桦,靠姐夫资助,才半耕半读了几年书。

       14岁那年,由于家境贫困,他便到宁波市跟着姐夫学做咸鱼生意。

       每天,他一大早就起床干活,直到傍晚才歇店。但他仍坚持晚上到农工初级中学读夜校。在夜校拿到毕业证后,他一个人跑到上海,给一个电工师傅当学徒。半年后,他进入一家英国人办的俐威汽车公司当电工。他勤奋好学,深得老板赏识,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了一名汽车机电技术员。

       日本鬼子占领上海后,他因看不惯接管公司的日方经理欺压中国工人,便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被日本宪兵扔进监狱关了两个半月。出狱后,陈孝瑜不愿再给日本人干活,便想重新找一份工作。他明白,自己在鬼子监狱蹲过,继续用“陈芳桦”这个名字,恐怕没哪个公司敢收留他。经过琢磨,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陈孝瑜。

       抗战胜利后,陈孝瑜被陈记出租车行的老板看中,招到车行上班,除了做电工,还兼职做出租车司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战争打响。解放军打到苏州河北岸时,一部分国民党兵力仍在负隅顽抗,甚至准备炸掉上海发电厂和国际贸易大楼等建筑。经过多方努力,解放军准备与国民党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协商,促其实现和平起义。但解放军代表如何成功与刘昌义接洽,又是一个难题。这时,上海地下党的一位负责人在陈记出租车行老板的陪同下,找到陈孝瑜,请他帮忙开车过苏州河,悄悄把解放军代表接过来谈判。陈孝瑜当即同意,经过精心安排,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这个惊心动魄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陈孝瑜认识了在解放军部队担任领导的邹一明。当时,邹一明表扬陈孝瑜说:“你有胆有识,遇到国民党盘查,也没露出半点儿破绽。”听到这个评价,陈孝瑜很憨厚地笑了笑,说:“不就是接个人过江嘛!”

       陈孝瑜没料到,上海解放后他还能跟邹一明见上面,邹一明这番话让他颇感意外。

       这时,邹一明向陈孝瑜介绍说:“我在北京得到郴县方面紧急报告,称那些汽车不尽快修好,将严重影响整个工地进度。所以一听说这个情况,你就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

       “郴县……”陈孝瑜眨了眨眼睛,说,“我从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一个很偏僻却也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关系到我们新中国的安全!不过,我想听一听你的意见。毕竟,郴县不是大上海……”

       “邹一明同志,这趟远差我接了。”陈孝瑜把胸脯一挺,很干脆地回答道。因为邹一明刚才提及的“新中国的安全”这几个字,一下子挑动了他的神经。

       1956年6月,陈孝瑜悄然抵达许家洞。

       他看到了崇山峻岭,也看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原来,在当地民工的努力下,马头岭至金银寨、许家洞火车站至金银寨棉花岭两条简易公路已经相继修通,这为大中型设备运抵棉花岭工地提供了方便。但当时的中国,仍不能生产汽车。上级配给三〇九队十分队的40多辆运输车,产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苏联等国。工友们笑道,这是一次杂牌车大聚会。其中大部分车是解放战争时从国民党部队缴获的。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连续折腾后,很多车趴了窝。陈孝瑜看到这一场景,把行李一扔,当晚就爬上一辆大卡车。

       “陈师傅,你还是休息一下吧。”供应科长李高发劝道。

       陈孝瑜说:“没事,没事。我在火车上睡得饱饱的。”

       陈孝瑜爬上这辆产自美国的大卡车,已经坏了三十几天。据说,相继有三四个师傅摆弄过它,都没能把它修好。这时,有人跟陈孝瑜说道:“先拣苏联老大哥的车修吧。毕竟它有零件,也能找到资料。”言下之意,陈孝瑜一上来就啃“硬骨头”,说不定要打自己的脸。

       这也是李高发担心的事。

       陈孝瑜却没换车的打算。他让人举着一个火把,便开始检查大卡车。

       李高发陪在一旁,等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对陈孝瑜说:“陈师傅,你也别急,这个大家伙太复杂了,花上几天时间,能让它重新跑起来,你就算是立了头功!”陈孝瑜没答话,李高发叹了一口气,便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高发还没起床,门就被人敲响了。有人嚷嚷着:“李科长,美国佬车上的发动机能启动了。”

       李高发马上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现场一看,陈孝瑜已经把大卡车开上了简易公路。

       李高发一边跟着车跑一边大叫:“陈孝瑜,你真是一个活神仙!”

[陈孝瑜在大卡车前留影]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许家洞。

       过了两天,陈孝瑜发现自己身上瘙痒不止,还长出一层疙瘩,这让他非常难受。这是南方潮湿的天气带给他的一种身体反应。李高发向陈孝瑜建议:“陈师傅,要不去找郎中看一下,熬几服中药吃,会好受一点儿。”

       “熬中药——”“效果会不错的。”

       “免了,免了。”

       “不相信我吗?找一个好郎中,我还是有办法的。”

       陈孝瑜把手一抬,指着停在路边的坏车子,说道:“这么多辆车还没修好,等着急用呐,我哪有时间慢悠悠地去熬中药呢?”他看到李高发仍有些担心,便安慰道:“没事,没事,我再适应一些日子,就没事了。”

       整个夏天,陈孝瑜没有因为身体不适休息一天。

       一天中午,李高发发现陈孝瑜仍躺在一辆车下修车,便催道:“陈师傅,该吃中饭了。”

       “吃了,吃了。”

       “在哪儿吃的?难道在车底下吃的?”

       “猜对了。”

       李高发怕他撒谎,便说:“饭盒给我,我帮你带回食堂。”

       “没饭盒。两个红薯,哪里还用得上饭盒。瞧,旁边还有半个。”

       李高发猫腰一看,吃惊地说:“唉呀,陈师傅,你吃的还是生红薯?这、这怎么能当中饭呢?哪怕带红薯,也该带熟红薯啊。”

       “熟红薯,生红薯,不都是红薯?反正,能吃就行。”

       李高发摇摇头,过意不去地说道:“我知道,你怕煮红薯浪费了时间。”

       一天中午,陈孝瑜在公路边修车时突然中暑倒地。醒来时,工友们要把他扶回屋里去休息。他说:“我陈某哪有那么娇气,又不是上海滩上的娇小姐。”他喝了一瓢水,就又重新爬上了汽车。

       李高发给他捧来了一大块西瓜,说:“陈师傅,注意防暑,你可是我们的大宝贝呐。”

       陈孝瑜拍了拍汽车,笑道:“大宝贝,它才是呐。”

       就这样,陈孝瑜一个月修好14辆汽车。得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国家地质部将他评为甲等先进生产者。

       很快,陈孝瑜出色地完成了事先约定的修车任务。李高发把陈孝瑜送到了许家洞火车站,他要返回上海了。然而,车站通知火车晚点30分钟,陈孝瑜便跟李高发坐在椅子上闲聊起来。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跑进候车室,向李高发报告:“昨天下午又有两辆大卡车坏了,几个师傅忙了一个通宵,也没发动起来。运输队长刚才跑来发火,说影响了他们的运输工作。师傅们已经尽力了。人家还说,这种车子早就该报废了。”

       “我去看看!”陈孝瑜忽地站起来。

       李高发忙说:“火车快到了。”

       陈孝瑜没再跟李高发答话,当即招手让年轻人带路,就匆匆走出候车室。这天,他没有坐车离开许家洞。第三天,他终于把两辆车修好了。李高发打算给陈孝瑜重新买车票,陈孝瑜却一口拒绝。

       李高发问:“那你打算哪天回上海呢?”

       “我不回上海了。”

       “不、不回上海?”

       “我这几天想好了。我干脆把老婆和孩子从上海迁到郴县吧。”

       李高发又惊又喜地道:“这当然好。”接着,他也是一番好心地提醒:“但你可要再三考虑,迁出上海,迁回去就难了。”

       “知道,知道。但我不忍心看到这里的汽车常常趴窝。听邹一明说过,这里是在办保卫国家的大事。我能出一把力,哈哈,也是光荣。”陈孝瑜说道。

       “也听听你爱人的意见吧。”

       “这是大事,她当然会支持。我的孩子也会支持的。”

       没多久,陈孝瑜把一家人迁到了许家洞。

       从此,陈孝瑜就在三〇九队十分队工作了。他把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献给了祖国的铀矿事业。同时,他仍坚持当一个发明家的梦想,继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58年,七一一矿的前身,即“四一一工程”正式启动。

       建设初期,整个许家洞没有电,晚上要靠煤油灯和汽灯照明。但随着工程的扩大,急需大功率发电设备。国家当即做出决定,花巨资从国外购买了一组列车电站。这列运载电站的火车抵达许家洞火车站后,工程指挥部的人却倍受打击,因为这组列车电站竟然无法正常启动。工程指挥部上上下下非常着急。他们听说三〇九队十分队电工陈孝瑜是个奇才,便想请陈孝瑜帮忙。听到这个消息后,陈孝瑜当即赶到现场。他检查一番后,却没发现马达有什么问题。他判断:列车长途行驶,发电机蓄电池电量耗尽,导致无法正常启动。蓄电池属于碱性电池,当时在国内是稀罕物。指挥部马上向上海、广州、长沙求援。几天后,三地皆用电报回复了同一句话:“国内无货,无法买到。”经过反复考虑,陈孝瑜来到工程指挥部,说:“我想办法改变它的电源线路,说不定可以让它起死回生。”“这、这能行吗?这东西可是个洋家伙。”工程指挥部有点儿犹豫。陈孝瑜说:“洋家伙也是一个脑袋的人造的,不是长着两个脑袋的人造的。”听了陈孝瑜的一番描述,工程指挥部的人当即有了几分信心。他们知道,陈孝瑜从无戏言。当天下午,陈孝瑜的改装想法得到了上级的批准。他经过几天的设计、改装和实验,将国内酸性蓄电池的三组24伏串联,另外两组并联,成功启动了列车电站的发动机。

       当时是晚上,刹那间,整个厂区的电灯亮了起来,很多机器也响了起来。人们纷纷跑出屋外,欢呼雀跃。

       陈孝瑜笑了。

       指挥部当即表扬他:这又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1958年7月6日,《新湖南报》用整个头版刊发了省农业技术革新工作者代表会议召开的消息。省长程潜致开幕词后,大会进入代表发言环节。在热烈的掌声中,陈孝瑜走上了发言席。他说:“我的发言题目是《我是怎样把炉灶气灯试制成功的》……”

       炉灶气灯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陈孝瑜得知沼气能代替石油点灯、抽水、发电的新用途时,立即想到可否将这个原理用于工地钻机上。那时候,十分队在勘探点上有三部钻机,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时常影响正常运行。如果能利用沼气燃烧发电,便能解决钻机缺电的问题。说干就干。当天,陈孝瑜就把许家洞农科站的技术员周子桂找来当助手。试验时,陈孝瑜发现沼气中混杂的水蒸气导致沼气无法点燃,便根据蒸馏水的原理,将水蒸气进行了分离。排除水蒸气后,他找来了很多固定发光材料进行点燃试验,很快验证这些材料燃烧只能发红,无法发亮。连续七次试验,都失败了。陈孝瑜没有气馁。他知道,只要原理没问题,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比较,突然灵机一动,他找来消防用的石棉纱罩,把它固定在沼气末端,在石棉纱罩上弄了几个出气孔,再利用气压的原理,使其保持供气稳定,点火后,果真推出了一款沼气灯。

       这项发明引起了轰动。当地农民也跟着用上了沼气灯。所以,周子桂跟陈孝瑜说:“陈师傅,你给我们乡下带来了光明。”

       没多久,《新湖南报》刊发一则长篇新闻《全省各地积极实验推广沼气》,并配了新闻照片,其中一段文字就介绍了陈孝瑜的发明事迹。所以这次,他作为湖南省农业技术革新工作者代表在会议上发言。最后,他提高嗓门说道:“我们不向困难低头,最后的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

       会场上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后来,有人问陈孝瑜:“你到底是一位发明家,还是一名修车工?”

       陈孝瑜幽默地回了一句:“我是发明家中的修车工,修车工中的发明家!”


       (本文已在“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重点书籍《籍贯711——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的故事》刊登。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王琼华)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欢迎采编文章上传中国老龄网,自己当编辑、当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5 19:22 , Processed in 0.186030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