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中国原子弹光环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天下好文
中国原子弹光环背后的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中国老龄网 (管理员) | 原创 广西 陈贵郴 |
2021-11-15 08:25 |查看: 4246|回复: 2
原创 广西 陈贵郴
——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三O九队为中国原子弹找铀矿揭密——
作者:陈贵郴


       引子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2年的艰苦努力,把一个任人宰割,贫穷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改造成了一个富强、民主、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社会主义国家。7多年筚路蓝缕的艰辛里程,7多年艰苦奋斗的苦难经历,中国人民用坚定的信仰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这荣誉的背后,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先烈值得赞颂,有多少荡气回肠的事件值得褒奖。

       中央地质部三O九队第十分队,为中国原子弹寻找铀矿的传奇经历,这段被共和国列为“特等绝密”的史料,在近年的影视作品中陆续向社会揭密了。如今每当反咉“两弹一星”的电视剧片头中,总会出现一座“湘核先驱纪念碑”画面,在这座纪念碑的背后长眠有74位为找铀矿献出生命的先辈,在原子弹711铀矿工地八号坑道的山坡上,还埋葬有116位为找铀矿献出生命的矽肺病人。他们个个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带着遗憾永远长眠在青山中,在这些人里,有很多人无儿无女,有儿女的,母亲为了生存随后又改嫁他人。有很多人的墓碑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如吉林桦甸人,潘子和墓,中央地质部309队10队,清明立。岁月流逝,如今这些人的坟头已青草萋萋,有些已化为平地,他们是如何牺牲的?后人怎样?这里向你娓娓道来……

中央领导看过的第一块铀矿石标本

       一、中国的决策和铀矿点的发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赴朝作战,与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队,开始了真刀实枪的血战,经过8个月的交锋,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五次战役,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胜利。面对失败,美国总统杜鲁门多次宣称,“将使用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尽快结束韩战”,遭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反对而被迫终止。

       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上通过了《告全世界人民宣言书》,在第四条中规定:“采取坚决行动,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及大规模灭绝人类的其他武器,要求首先使用上述武器的政府为战犯”。中国代表团成员杨承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法国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先生对杨承宗说:“你回去告诉毛泽东,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呢,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原子弹的原理又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嘛。你们完全可以自己搞出来。”并送给了10克寻找铀矿的碳酸钡镭标准源给杨承宗,对他说:“要开发原子能,就要有铀,要有铀就要搞铀矿,要找铀矿就需要一个标准源,这个你带回去,对你的祖国有用。”

       杨承宗回国后,把参加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与约里奥·居里先生的谈话情况,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做了汇报,周恩来认真听完后对李四光说:“毛主席对这事很重视,在访问苏联期间,主席曾经说过:原子弹这个东西,美国有了、苏联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现在约里奥·居里先生给了我们这么个好东西,你们要制定一个计划,想办法尽快在中国境内找到铀矿。”

建国初期的找矿队伍

       为尽快实施这一计划,1952年初,中南地区财经委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刘杰,被调到刚成立的中央地质部普查委员会,他在高之研、杨士文、曾卓荣、安桐馥几位技术员的协助下,查阅了国内所有的资料,从中找到了两份有放射性信息的报道:一个是辽宁省海城大房身长石矿中发现有铀矿,另一个是广西钟山县黄羌坪发现有放射性铀矿。要想深入了解这二处矿脉的情况,在国内没有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只能借助苏联的帮忙,当时中苏非常友好,得知此事后,苏联很快答应了这一要求。

苏联专家到达郴州许家洞

       1952年7月苏联专家组组长库索奇金一行来到中国,派铀矿地质专家拉祖特金和高之研等一起到辽宁省海城去实地查看铀矿,他们连续十几天在铀矿点爬上爬下的工作,在成矿较好的几处点,测量了数据,进行了检测和核物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点只有800公斤的铀储量,价值不大,这使他们非常失望。

       1952年9月,苏联专家拉祖特金和高之研乘飞机到广西考查,在钟山县的黄羌坪,果真找到了云英岩化锡石脉中的铀矿化带,局部很富集,原生矿残体和次生矿都很发育。拉祖特金非常兴奋,一再向高之研和曾卓荣他们竖大拇指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要把最好的标本送回北京,作为中国富存铀矿的见证。”他们连忙进行槽探揭露,把一些好矿石取出来。这是中国境内发现的,很有价值的铀矿标本,比在辽宁省海城发现的那个价值要高得多。

苏联专家与中国专家合影

       1954年10月,这一块铀矿标本,被高之研和拉祖特金从广西钟山县黄羌坪带到北京,副部长刘杰及苏联专家组组长库索奇金观看了铀矿石标本,高之研汇报了考查情况。很快刘杰副部长就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得知在广西钟山县发现铀矿后,异常高兴,表示毛主席也要亲自看一看铀矿石。

       1955年1月15日下午,这块铀矿石被刘杰带进了中南海,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邓小平等到会,并专门看了铀矿石标本,会上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刘杰关于原子能的汇报,毛主席对李四光等人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发展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会议中,李四光讲了铀矿资源发展与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分析了中国有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作了预测。钱三强讲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西方国家开发原子能的概况,谈到了我国现有科学研究情况。钱三强讲完后,周总理提示刘杰作些补充,刘杰简要地介绍了在广西钟山县发现铀矿的经过,会议气氛十分热烈,这个会议是毛泽东在原子弹方面所主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次会议,毛主席在总结时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正是这个会议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中国要制造出自己的核武器——原子弹。

       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之后,苏联大使馆得知了中国的部分设想,驻华大使尤金立刻把中国的情况向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做了汇报,赫鲁晓夫异常高兴,因为当时苏联为了和美国争夺核优势,正在秘密地一决高下。

       1955年1月20日下午,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了《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放射性元素的寻找、鉴定和地质勘察工作的议定书》的秘密协议,协议中规定;由中苏两国合营,在中国境内进行铀矿普查勘探,对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由中国组织开采,所开采的铀矿石除满足中国需要外,其余由苏联收购。紧接着苏联便向中国派出了以A·г布特维洛夫斯基为主任,C·H苏扩儿金和C·N拉祖特金为副主任的100多位铀矿地质专家队伍,并要求中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迅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展开铀矿勘探工作。

中苏找矿专家合影

       1955年2月15日,根据《议定书》的规定,中苏联合铀矿地质勘察委员会组成,隶属国务院第三办公室领导。因铀矿地质勘察为国务院三办的第九号任务,故以309代号命名。根据中国境内已知铀矿的分布情况,决定迅速在湖南长沙组建309铀矿地质勘察大队,并请苏联政府配备专用飞机,在中南地区上空开展航空物理勘探和找矿工作。责成国务院第三办公室迅速从上海、北京、湖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秘密选调干部,限三月底调齐。他们中间有江西省南昌市财政局副局长刘德礼,华东地质学院还未毕业的学生高峰、皮德华、王学曾及俄文翻译杨紫娟等,加上从归国的志愿军中,抽调的一批优秀无线电报务员,共计193人纷纷到湖南省长沙市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9队筹办处报到。

建国初期联系找矿队伍的电台

       1955年3月2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窑岭,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9铀矿地质勘察大队举行了成立大会。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到会祝贺并即席讲话,苏联专家布特维洛夫斯基在会上就保密和团结等问题提出了要求,强调中国的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必须在严格保密,武装守卫的教室里,在任何学习资料,任何笔记资料不准带离教室的学习中,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会野外山地各种地型的找矿方法,学会yP—4放射性仪器(伽玛仪)的操作方法,据当时的说法,这种仪器非常昂贵,要用一列火车车厢的鸡蛋才能买得到,并且苏联带入中国的这种仪器只有14台。

       1955年5月,苏联派出航空测量AH-2型飞机和机组人员到达湖南,309队组建了航空普查分队——4分队,基地设在湖南省衡阳市郊。1955年6月下旬,在长沙窑岭学习结束的找矿员们,在苏联专家的带领下分别前往广西钟山县,湖南宜章县和广东,江西等地寻找铀矿,各分队在各自的区域里,采用地面、航空、汽车、船舶、伽玛测量等方法,全方位开展铀矿普查工作,迅速发现了一批具有成矿远景的铀矿点。特别是4分队发现的航空异常,不少规模、强度都很大。为安全起见,除长沙窑岭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9队机关配备武装部队警卫,分内外三层站岗值勤外,又从湖南衡阳调来派出所所长蒋治武等,组建公安武装保卫队,找矿员带仪器上山工作,除配备了简易的通迅设备外,还配备了全副武装的公安战士做保卫工作,这其间找矿员、操作员、保卫员、报务员密切配合,翻山越岭、生死与共、战胜困难,谱写出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

       二、铀矿点在湖南郴县发现及队伍的组建

       1955年6至8月,前往广西钟山县地面找矿和航测的分队,普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分析来看,广西钟山县矿体,不具备大型矿床开采的需要。8月16日这天下午3点,苏联专家和忙碌了近二个月的地面及航测分队人员,乘飞机返回衡阳基地,当飞机进入湖南上空,突遇大雾,至使飞机剧烈摇动,上下颠簸,此时原本直线飞行的AH-2型飞机因方向仪出现故障,在大雾中偏离航行轨迹,进入湖南郴县上空,据四分队航测地质员赵树新回忆,那天执行飞行任务的是彭竟仁、黄贤增二位航操员,他们在朦胧中突然发现,航空伽玛测量仪露出淡红色的亮点,并发出了“嘎嘎”的响声,这响声表明了地面有情况,苏联专家立刻打开图纸,标明经纬方位,但仔细一看,在这个空域下没有地名、没有村落、没有山路,只是一片原始森林,便立刻向衡阳基地和长沙窑岭总部报告情况,并在常宁县上空调整方向,再次飞回航空伽玛测量仪发出响声的地方……最后确认,该地为湖南省郴县许家洞乡一个叫金银寨的区域。8月17日上午,天空晴朗,航测分队人员再次飞临湖南郴县许家洞金银寨上空,在超低空飞行的情况下,往返飞行四次,在一个伽玛射线最强的地方,投下了航空测量飞机上早已准备好的,挂有降落伞,划有红十字的石灰包。
50年代陈贵郴全家从上海到郴州许家洞合影(最小的男孩是本文作者陈贵郴)

       8月23日,正在湖南宜章县执行找矿任务的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二分队接到命令,迅速前往郴县许家洞金银寨地区寻找石灰包。当风尘仆仆的找矿员们赶到许家洞吋,苏联专家C·H苏扩儿金和山地师C·E·卢谦柯及中国地质组长王学增,早已在火车站一个临时指挥部焦急的等候他们,开过简单的会议后,王学增组长拿出几张日本人侵略中国,在衡阳保卫战时留下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指着金银寨方位对找矿员高峰、皮德华、李富、郭良斌等说:“航测飞机在2154这个点上发现了异常,你们要想办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石灰包,并将探测到的数据,每2个小时向指挥部报告……。”中午过后,二十几个找矿员们一起,便带着简易报话杌、找矿仪器、帐篷、干粮和防身、防特的枪支弹药,向金银寨地区的大山深处进发了……

       金银寨位于中国南岭山脉的中段,距湖南省郴县北面17公里,这里群山起伏,古树参天,以金银寨为主的山峰,统领着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山头,整个山区云雾缭绕,尤其在春末夏初,常有一股“瘴气”笼罩山头。高峰、皮德华、李富、郭良斌等找矿员到达许家洞金银寨山下后,便在当地一个叫方村的小村子里,请了当地四个罗姓老乡做向导,分二个方向同时出发,开始了寻找石灰包和探测铀矿的工作。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二个找矿小组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拿着罗盘和找矿仪器,用砍刀劈山开路、爬山涉水,翻徒坡、过悬崖,风餐露宿,饿了,啃几块馒头,渴了,喝几口山泉,历经了许多难以预测的艰难险阻,行走了几十公里的羊肠小道,在艰苦的网格化搜寻中,除向指挥部和基地报告了汪家冲地区可喜的找矿成果外,那个让人焦急和渴望找到的石灰包始终没有被发砚。

       9月9日中午,李富和郭良斌走到金银寨一个叫棉花岭的山沟里找水喝,在一个大杉村下,当疲惫不堪的李富拿起灌满的水壶,扬起脖子正准备喝水时,突然在树上方发现了降落伞和划有红十字的石灰包,他惊叫着:“嗨!他妈的!石灰包在这里!找到了!找到了!快来人呀!”喊声响彻了山谷,惊动了在山上作业的找矿员们,大家纷纷向大杉村靠拢,罗姓老乡爬上大杉树,将树技砍下来,大家把石灰包做好标记,又把降落伞折叠好,立刻向指挥部和长沙窑岭总部报告了发现情况。

       湖南省郴县许家洞金银寨棉花岭区域发现石灰包和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大量伽玛射线异常的的消息,惊动了中央地质部三局和苏联专家组,第四天后,高之研副局长带领大批苏联专家组成员,乘火车赶到湖南郴县许家洞火车站,与先期到达的工作人员在铁路工区临时指挥部汇合,在查阅和计算了二个找矿分队大量的普查数据、地面数据、地表槽探检查数据和详查数据以及共青团员陈金陵提供的槽探矿石后,(专家组把该地命名为:中国湖南郴州金银寨李富矿点。Lifu Mineral Spotin Chenzhou,Hunan Province,China至今国际铀矿坐标上仍以此命名),得出了结论,该地区至少有500吨以上的工业储量,完全可以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铀矿开采提供矿源。湖南长沙窑岭总部收到密报后,立刻召开了有关会议,经请示中央地质部后,做出了几项重大的决定;

       1、通知湖南省郴县县委,即日起动员当地民工抢修郴县马头岭—金银寨,许家洞火车站—金银寨棉花岭的简易公路,为大、中型设备运输打开通道,全长17公里。
       2、从湖南省军区再调动二个连的兵力,对即将开展的金银寨地勘工作加强戎备,严防敌特渗入。
       3、郴县许家洞火车站从9月20日起停靠直快,特快和国际列车,为各地专家教授来金银寨工作提供方便。
       4、迅速组建三个普查小队,加强金银寨地区深层次的地质调查,并从华东马鞍山矿务局调中国17号(常胜号)朱富堂机组,从东北地矿系统调中国18号(红旗号)耿显庭机组等钻探队伍,从吉林省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调李颜朝掘进队(中国先锋掘进队),加强金银寨地区的地下揭露,另从湖南水口山矿务局、资兴矿务局、香花岭矿务局抽调部分优秀的班组长,加强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

       1956年元旦过后的第五天,一支英勇的地勘队伍——中央地质部中南三O九队第十分队宣告成立。三个月后,一支580多人组成的铀矿勘探队伍,在(中国)队长邹一明,代理政治副队长张汉卿和(苏联)C,H苏扩儿金副队长和C,N拉祖特金副队长(技术负责)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到了金银寨棉花岭山区。昔日的荒山野岭,一下子拥进了几百号人,住宿吃饭便成了大问题,上级拨下来约帐蓬一时无法满足需要,队员们只能伐木为柱,削竹片,糊泥巴为墙,用树皮、用石头压顶,盖起了一座座简易而原始的工棚,做饭只能在大树下扯几块帆布,支几口大锅来简单应付,由于公路还没完工,大大小小的设备和成百吨的机器,只能靠人拉肩扛的原始方法运进深山。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大家还是凭着一股为共和国找矿的热情在努力,拚命地工作。

       1956年5月中旬,经过湖南郴县马头岭乡和许家洞镇几千位民工的共同努力,马头岭—金银寨,许家洞火车站—金银寨棉花岭的简易公路相继修通,这为大型设备运达金银寨棉花岭工地提供了方便。苏联提供的新式钻探设备J—500型油压钻机,移动式坑道压风机和一些大型的俄式车床,汽车也相继抵达许家洞火车站,大批的设备堆积在站台,但怎样快速运输到工地,满足生产需求却成了领导们伤脑筋的一件大事。

       当时的中国,自巳还不能生产汽车,配给三O九队十队的40多台运输车辆是万国牌的杂牌军,美、英、德、日、苏联的都有,这些车辆有很多是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部队的,在崎岖不平山路上,很多车辆跑着跑着就爬了窝,有些干脆罢工,整月整日地躺在工地公路旁,供应科长李高发急的欲哭无泪,又毫无办法。国务院地质部三局计划处长李风翔(后任三O九队十队队长)得知情况后,急调上海市高级技工陈孝瑜前来处理,他和从武汉中南军区调来的专业汽车修理工李子如,从上海十六铺码头装卸运输公司调来的陆荣荣等师傅们一起,在二个星期内,夜以继日的加班,修好了16台“爬窝”的汽车,为生产设备早日运进工地嬴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此他们荣获第一批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三O九队甲等先进产者的荣誉称号。

作者的父亲陈孝瑜在分配给309队新式的苏联吉斯151十轮大卡车前留影

       1956年7月,60多位苏联铀矿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到达郴州许家洞,这批人员当中有苏联铀矿工程师C·E·卢谦柯,高级山地工程师B·M雅科森,高级物探工程师JI·M·达吉什维里,高级机电工程师JI·M·格音测夫,高级钻探工程师E·H·符道洛夫,高级坑道测量工程师F·H·维斯达科娃(女),主任地质师H·N·卡梅瑟夫,主任物探技术员H·J·格捡巧娃(女)等铀矿地质专家,当年七月,中央地质部又从上海、北京、吉林、湖南、江苏、山东、广东、等地选调和招收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较高,文化素质较好的钻探、坑道技术人员来十队工作,朝鲜战场归国的志愿军战士200多人,也经过短期培训来到工地,职工总数迅速增加到了1568人,这些同志到达后,经过政治和保密教育,知道自己是在为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找矿,一种历史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以苦为乐,以难为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的斗争,为铀矿地质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局面。

       三、中央地质部三O九队十队艰难的采掘经历

       1958年初,苏联专家提出;“必须在1959年以前尽快落实500吨的铀矿石储量,只有达到500吨以上的矿石,才够有规模建立矿山。”

       根据这一要求,中央地质部中南三O九队十队的地质找矿工作全面铺开。钻探队的工作异常的辛苦,一些设备是从苏联进口和国民党政府时期从日本购买遗留下的,由于技术不熟练加上地型复杂,施工中难免出现卡钻,垮孔,埋钻等现象,有时处理一个垮孔事故,需大量的黄泥,职工们五天五夜的连轴工作,累得精疲力尽还不一定能处理好,报废钻孔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钻孔已钻进了180多米,就因为埋钻等事故,使得工作量前功尽弃,这使得领导们心急如焚,职工们心如刀绞,伤心落泪。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17号钻机出现了卡钻事故,机长朱富堂立刻想办法排除,尽管在机器旁采取了各种处理事故办法,但这种又粗、又大、又笨的苏制设备,这时根本不听人使唤,三十几个小时后仍无法排除,急得朱富堂机长和职工们大冷天,满头大汗,头顶冒烟。第三天苏联专家赶到之后(当时苏联专家把中国找铀矿看成是自己本国的事),主任钻探师E。H。符道洛夫立刻提出用人工打吊锤的方法解决,这种办法是苏联人首创,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当晚已是子夜时分,职工和苏联专家们闻讯后纷纷半夜起床,一时间通往机台的小路上,火把的光辉照亮了夜空,100多位职工和苏联专家们同时赶到现场,“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的叫喊声和“中国达瓦伊!(俄语:中国加油)”,“中国达瓦伊!”的叫喊声响彻夜空,终于在凌晨五时处理完毕,当钻杆提升时,“乌拉!乌拉的掌声和欢呼声……(俄语:胜利的意思!)”再次响起。

       山地坑道工人们付出的代价更加艰难。在金银寨天堂和棉花岭工地,两个作业中的掘进队相互开展竞赛,六号坑道的工长:朱顺波是山东省沂南县人,父辈是清末“闯关东”的苦力,他很小就在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当工人,1956年7月,中南三O九队十队的领导,带着《协调函》到吉林省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寻招坑道技术工人,到达矿山后,二道甸子金矿的领导们非常支持,找到了朱顺波,请他带一支掘进队伍,到湖南郴县为国家做一件大好事,当朱顺波得知是为国防事业做出力时,非常高兴,他挑选了26位矿工,毅然从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赶到许家洞报到,到了许家洞之后,党支部对这批矿工进行了政治学习,鼓励矿工们以苦为乐,以难为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国家,为党和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政治学习结束时,朱顺波对掘进队长李彦朝说:“俺没什么文化,只知道干活,今后党需要俺干啥,俺就干啥。”“俺大老远的到这里来,就是为党和国家出力的,俺有的是力气,一定为国家挖出这“宝贝疙瘩”

50年代坑道职工们大生产场景

       当六号坑道掘进到90米时,突然出现了坑道的顶部坍塌,大量的岩石滚落下来将洞口和机器全部埋住,苏联坑道专家F·H·维斯达科娃(女)进入坑口观查后建议;坑道报废,推倒重来,从另一个侧面再行施工。但物探师JI·M·达吉什维里和中国副大队长马枫、掘进队长李颜朝坚决不同意,因为还有30米就是矿带,朱顺波在一旁插话说:“坑道塌方,这在咱老金沟是常有的事,加个木龙道,通过就行,用不着糟蹋钱。”于是职工们就地伐木,他们砍下圆木用松木支柱、用杉木架梁、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滚落岩石的坑道里,一米一米地向前突进,终于在20天后排除了险情,将坑道掘进到了终点。

       八号坑道的工长:潘子和也是吉林省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的工人,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1956年8月金银寨坑道开工以来,有几个坑道在掘进中并没有出现富矿,这让领导和同志们非常着急,潘子和也急的吃不下饭,一天,几个从老金沟一起来的老伙计,闲聊时对潘子和说:“这挖矿呀,得请山神,咱东北来的,没到南方拜过山神,怕是不行。”于是他把大伙的议论告诉了党支部书记李彦朝,李彦朝也是从老金沟一起来的,他听后笑着说:“咱共产党可不信这些,但你们八号坑道开工时,你偷着搞,我也不反对,只是你注意点影响。”

1958年的八号坑道入口

       八号坑道开工前的一天下午,潘子和到许家洞市场,买了一个猪头,几个梨子,苹果和大馒头等祭品,在组里挑了12个老金沟一起来的人,拜过山神后,他嘴里念念有词地说道:“山神爷呀,山神爷,如今解放了,按理说老的规矩,咱不时兴了,但俺是老金沟出来的人,俺心里还有你,俺千里迢迢从东北到许家洞这旮旯,就是想给咱国家找矿,你就显显灵吧!保佑咱这八号坑道龙口,平安顺利,保佑咱挖到国家需要的“宝贝疙瘩”,俺这里给你磕头啦!”

       这以后的几天,八号坑道进展出奇的顺利,但掘进到80米时,一股水温高达43摄氏度的大流量温泉水,突然涌出,顿时淹进了巷道,当时接近终点还有50米,职工们硬是穿着短裤,光着膀子(有些人图省事。什么都不穿)冒着高温,在满是雾气和过膝盖的水里坚持作业,有些职工晕倒在坑道里,被扶出坑口,吸点新鲜空气,苏醒后又奔不顾一切地往坑道里跑。有些职工上完白班,又上晚班,没有完成当天生产指标任务,硬是不出坑道,行政和食堂炊管人员见此感人情景,提出:“馒头送到口,油条送到手”的服务措施,这更加激励了坑道职工们顽强拼搏和舍生忘死的斗志。

       潘子和的女儿潘风芝在长沙第九中学读书,放暑假回来,她一心想见见朝思暮想的爹,当她拿着证明通过一道道岗哨,千辛万苦来到坑道口,见到爹时,眼前满是灰尘,光着膀子,带着简易防尘口罩的父亲,竟让她不敢相认,道是爹叫出她的名字时,她才扑在爹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回家后她哭泣着对妈妈卢桂珍说:“咱爹不是在上班,是在拼命……”潘子和下班后,妻子卢桂珍有些埋怨地对他说:“大伙都一样的工作,你用的着这样拼命吗?”潘子和笑着对妻子说:“俺现在是党小组长啦,大伙都在看着俺呢,俺要给咱共产党员争气,俺不带头,领着大伙干,行吗!”八号坑道这个矿井,是309队10队坑道工区进展速度最快,矿石品位最好,矿石含量最高的一口矿井,苏联专家验收后,连说三个“乌拉!乌拉!乌拉!”

       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全队上下提出了“千米进尺,万米队的口号,职工们纷纷响应,个个奋发图强、争当先进。钻探工人们没到上班时间就早早地来到机台,硬是掐着时间分秒不差地接班,开孔班钻机出现卡钻事故,不等苏联专家过来处理,职工们硬是拿着锄头,铲子深挖四米多将钻头取出。朱顺波工长为了掘进速度,他索性把铺盖搬到坑道口交接班房指挥作业,“五.四青年掘进队”的小个子组长尹诗成在腿部受伤没有好的情况下,一瘸一拐地来到工地,在争夺进尺的几天里,他口里咬着馒头,手中扶着风钻继续打钻,连续三天不回宿舍,硬是创下了一天15米的进尺速度。除渣班的职工们为了争夺好成绩。在坑道放炮后灰尘没有散尽的情况下,就冲进巷道里除渣,有些人为图省事干脆脱掉简易防尘口罩,脱掉衣裤,光着身子干起来,更有甚者,为了争分夺秒抢进度,有些人干脆吃住在坑道里,饿了就在满是灰尘的坑道里吃,困了就在坑道里睡,用这种原始的作业方法提高工作效力……

       1958年12月,中央地质部中南三O九队十队完成了苏联专家提出;“必须在1959年以前尽快落实500吨的铀矿石储量”要求,正式向国家提交了第一批金银寨铀矿工业储量,两三年中落实3个铀矿床,提交了中国第一批铀矿工业储量报告,1958年5月31日,周恩来,邓小平批准建设湖南郴县铀矿(简称411一1工程)。1958年7月3日湖南郴县铀矿改名:湖南郴州711矿并破土动工,1960年4月16日湖南郴县711矿(后简称湖南二矿)在309队1队六号坑道,八号坑道开採出第一批铀矿石。这些优质矿石,被711矿的工人们开采后,从郴州许家洞秘密运送到712矿,719矿进行冶练,冶练后的材料(铀235)被专列从湖南—湖北—山西—甘肃由沿线部队15米一岗的特级守卫标准,秘密运送到甘肃兰州酒泉浓缩铀加工车间,这些凝聚着309人,711矿工人们心血和生命的浓缩铀被安放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上。

1957年中央地质部309队先进工作者

1957年中央地质部309队机械车间先进工作者(左一为罗南凯)

10队机械车间先进工作者

欢送苏联专家

       1964年10月16日15时,伴随着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大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有力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四、八号坑道树起的丰碑和背后的心酸往事

       由于当时人们对放射性纤维粉尘和氡气,对人体带来危害的严重度认识不足,铀矿生产在国内又是一种新型行业,加之58年是大跃进年代,职工们头脑中想的都是“比学赶帮争先进”,“赶英超美为中国”的口号,领导们只关心和爱护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在坑道里并未采取太多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中南三O九队十队9月份开展千米坑道大会战,为了完成任务,赶进度,很多人不愿意戴口罩。坑道的风钻打水钻太慢,又容易被岩石卡住钻头,打干钻的班组一次可以打二、三十米,而打水钻的班组一次只能打十几米,这样,大家都打干钻了,由于在坑道里吸入了大量纤维粉尘,职工们得病的人数陆续多了起来。

       从1960年初开始,一种奇怪的病开始在坑道工区蔓延,这种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头昏、呼吸困难等,当时中南三O九队十队的医疗条件很差,医疗窒的医务人员不知职工们得的是什么病,只是按肺结核病进行治疗,随着病人的日益増多,十分队开始组建医疗队,1960年4月“结核病人”已达4多人,便又开始组建简易的职工疗养院,5月份“结核病人”开始出现死亡现象,送去郴县医院解剖后,才发现病人的肺部已演变为石头,造成呼吸困难死亡,职工医院把病源体样本,送到北京协和合医院寻求治疗方案,北京协合医院是美国人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创办的医院,在当时的医疗技术为世界第一,专家们检查后告之:“这是一种矽肺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过度劳累和肺部吸入了大量纤维粉尘至使肺部石化所至,分一级矽肺,二级矽肺和三级晚期矽肺病,三级和二级矽肺基本无法医治,一级矽肺只能慢慢调养延续生命。”

       随即中南三O九队十队于1960年12月正式成立职工医院,对坑道工区职工进行了全面体检,发现已有400多人在不同程度患有矽肺病,其中一级矽肺116人、二级矽肺154人、三级矽肺192人,三O九队十队马上停止了一、二级矽肺病职工的日常工作,成立了简易疗养所,对上述病人在北京、青岛、衡阳进行疗养治疗。

       由于矽肺病的爆发,陆续死了很多的人,坑道作业的职工人数巨减,生产进度被迫停了下来,中南局三O九队十队只得请示上级,在郴县附近的桂阳县、资兴县、蓝山县、永兴县、常宁县、衡南县、嘉禾县招收了大批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民工。这批民工来队后通过爱国主义、安全防护教育,不断地提高了思想政冶觉悟,树立了爱党爱国,以苦为乐的好思想,用实际行动在工作中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但安全防护工作,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职工们头上仍笼罩着一片阴影,当时在十队修配厂有个叫罗南凯的职工,他是十队特地从武汉造船厂调来的技术员,他的钳工技术,焊接技术水平很高,领导对他说:“南凯呀,坑道工区的作业很幸苦,粉尘太大,你能不能想点办法,改进一下设备工艺,降低一些粉尘。”罗南凯说:“坑道风钻我知道的不多,只能试试看。”于是他连续几天下坑道看工人们作业,当看到工人们在满是粉尘的环境中上班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大问题。

       他询问了坑道风钻的使用方法,当看到主要原因是风钻钻头边,水的压力太小时,他即刻回修配厂,在废料堆里找到了一台报废的苏式老风钻,经过拆卸和组装,他发现完全可以在风钻的钻头边,打一个孔,利用高压水源,喷射到钻头上去,这样就可以降低粉尘,甚止无粉尘。说干就干,他用钻床在风钻上钻了一个孔,又用在武汉造船厂使用过水针机的原理,在风钻边设计了一个由大到小的喷水口,再利用钻机水泵产生的高压,在水泵上焊接管子到水针机接口,这样水泵一开,就有高压的水源喷射到钻头上,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成功啦,坑道里的粉尘得到控制,工人们可以在坑道里愉快的地干活啦。水针机的试验成功,大大减轻了工人们劳动强度,矽肺病的发生率从此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年罗南凯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

       1961年3月开始,矽肺病人开始陆续死亡,1961—1963年期间,三O九队十队工会主席王富和李光复干事的主要工作是看望矽肺病人,埋葬殉职的职工和抚恤矽肺病家属,在死人最多的1962年里,棉花岭天堂俱乐部里已不再放电影,而是堆放了60多具棺材,每个星期都有人2—3人死亡,每天都可听到家属们撕心裂肺的哭喊。

       三O九队十队有个叫王冬明的职工,当时只有2岁。他是1956年从长沙建筑学校毕业,从学校直接调来的木工技术员,他既会做很多木工技术活,还会房屋设计,十队从金银寨搬迁到方村新队部的机关办公楼、俱乐部、职工食堂、家属区的房子都是他设计、施工、安装的,他在长沙建筑学校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恋人叫唐冬梅,他们相爱了六年多,很快就要结婚啦,但王冬明却在“机关干部下车间劳动”,在坑道二个月,近6天的支柱工序中,意外患上了矽肺病,经检查已是一级矽肺,他怕耽误人家姑娘,就一直不给姑娘回信,也不提结婚的事,唐冬梅给他写了二十几封信,他也不回,三O九队十队是特级保密单位,1963年8月唐冬梅经过千辛万苦的打听,终于在许家洞的金银寨找到了王冬明的下落,而此时的王冬明己在三个月前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王冬明曾获中央地质部三O九队千米英雄赞号)。唐冬梅在郴县马岭乡大坪三O九队十队墓地,在王冬明的坟前,跪着,哭泣着,翻看王冬明曾写给她未发出的信件和毎篇日记,凄惨的哭声,感天动地,让陪她一起来祭拜的同乡们也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她哀嚎着:“冬明呀,冬明,我心爱的冬明…..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那怕我为你留个后代也好呀,你怎么就一个人走了呀…….。”她长跪着,在王冬明的坟墓前,凄惨地哭了整整一天,从此发誓永不嫁人。

       周都理:湖南省祁东县人,1956参加工作到三O九队十队,历任木工、支架工和风钻工。为了加快铀矿勘探进度,他和工友们在一个月之内,奇迹般地打通了一千多米的坑道。苏联专家感叹道:“在我们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你们的意志和信念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极限!”因为坑道作业环境差,赶进度,采用打干钻等原因,1960年他也不幸患上了三期矽肺。1963年由于病情加重,1966年在医院不幸离世。弥留之际,他对领导说,我希望死后能够和战友们埋在一起,埋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时的领导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埋在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南地勘局疗养院,郴州疗养院的山坡上,终年27岁。

       彭发朝:湖南省祁阳县人,1956年调入三O九队十队,历任担任放炮工和风钻工,先后获得过红旗手、先进生产者称号。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加班加点赶进度,全然不顾防护自己的身体。1960年彭发朝被查出患有二期矽肺病,1964年去世。在弥留之际,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没有别的要求,我死后,请你们把我埋葬在郴州许家洞的山坡上,我要看着我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长大成人,看着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看着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在阴间也为中国加油!”

       28岁的坑道组长:尹诗成,湖南省常宁县人,他带领的班组多次夺得过流动红旗、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60年查出患有一级矽肺病,在临死时,嘴唇和鼻子已痛苦的变了型,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最后喊出;“中国…原子弹…毛主席……”坑长朱顺波在1964年12月与妻子和看望他的职工们告别时,没有悲伤和遗憾,还宽慰他人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为中国造原子弹找到铀矿,为中国人争了气,为毛主席争了光,死了也值得了。”弥留之际,他对妻子武秀芝说:“我对不起你啦,咱也没留个后代,我死后你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吧。”武秀芝握着丈夫的手说:“俺生是你老朱家的人,死是你老朱家的鬼,俺这辈子永远不嫁人啦!”至此武秀芝在310大队无儿无女,终老一生。

       1970年元旦之夜,朱顺波的妻子武秀芝受第二机械工业部之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质矿床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当周恩来总理听说武秀芝是三O九队十队的代表时,握住她的手动情地说道:“你们三O九队十队的情况我了解的很多,你们为国家找矿死了很多人,共和国谢谢你们,也谢谢你们这些家属!”

       1962年2月,八号坑道工长潘子和在检查身体时,也发现患上了一级矽肺病,但他只要身体稍微好点,呼吸顺畅,他就下坑道去查看,职工们劝他回去休息,他总说:“没事!没事!”1963年4月12日潘子和工长,在同矽肺病奋战一年后,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三天后三O九队十队全机关,工区,小队500多位干部职工停止手头的工作,全部集中到金银寨棉花岭俱乐部集中开追悼会,地质科王治兴和一帮文艺骨干吹响了低沉的哀乐,职工们从山上采来了鲜花和松枝,一起来送别这位在八号坑道建功立业,第一个带领班组为共和国原子弹采掘出大铀矿,做出突出贡献的好工长,三O九队十队党委书记要如意,队长李风翔亲自抬棺,他们眼含着泪水,迈着沉重和坚忍的步伐走在队伍前列,以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毅志,带头为这位共和国铀矿开发最早的——平民英雄送葬……

陈贵郴采访当年老职工

陈贵郴在郴州现场采访当年的老矿工

陈贵郴在郴州现场采访当年的老矿工

陈贵郴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六十年代中南三O九队十队在郴县马岭乡购买了一块叫大坪的山边墓地,这里分三个地方埋葬了100多位为中国原子弹铀矿事业献身的工伤和矽肺病人,他们个个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带着遗憾永远长眠在青山中,有很多人的墓碑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如吉林桦甸人,潘子和墓,地质部三O九队十队立。岁月流逝,如今这些人的坟头巳青草萋萋,有些已化为平地,但散落的小墓碑上却永远铭刻着他们的名字。2012年广西地矿局建局50周年和区国防工办为纪念中国原子弹爆50周年摄制组来到这块墓地拍摄,时任三一零大队(原三O九队)党办主任的欧盛阳(父亲也死于矽肺病),摆放香烛,贡品,燃放鞭炮后高声地喊道;“为中国原子弹事业牺牲的前辈们,我代表三一零大队党政工团来看望你们,你们为共和国建立的功勋,国家不会忘记,全国人民不会忘记………安息吧,你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尾声

       中国原子弹光环背后,460多位为中国原子弹找矿的先辈,就这样带着永远的遗憾离世了,他们多想在世上再多停留几分钟,多想再看看自已的父母、妻儿和未完成的事业呀,但病魔无情,无力回天。在三O九队十队挺进桂北,为共和国再立新功的队伍中,有无数个孤儿寡母,她们擦干眼中的泪水,为着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继续向前迈进。郴州矽肺病疗养院的大院里,随着150多位二级矽肺病人的相继离世,这里很快成为中国核工业最大的寡妇村,伴随她们一生的是墙上丈夫的相片和留下的孩子,这批孩子甚至还不认识自已的父亲。在我的同学当中有2几位矽肺病遗孤,他们甚至还没见过父亲的模样,连相片也从没见过,父亲的形象就像当年的黄继光、董存瑞、焦裕禄、雷锋、王进喜一样伟大,故而他们从小就树立了为国争光,为父亲争气的愿望,这批孩子成人后,很多都成了国家有用的高级人材,如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华为集团,中国云南白药集团,中国深圳证券公司,中国大庆油田集团等地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有些孩子成了核工业部门的领导,成了310大队的队长,总工程师,更有一大批矽肺病的后代继承了父辈们的宏伟亊业,正沿着科技强国的路上在奋勇前进…….

湖南郴州电视台在八号坑道前采访陈贵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中南三O九队十分队为祖国的核工业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贡献的一段历史,是一部浸泡着苦难和奋斗,饱含着理想与信念的历史篇章。半个多世纪以来,三O九队十分队人,用热血和汗水,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辉煌历史,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一曲英雄赞歌。三O九队十分队人,肩负着祖国的重托,满怀着人民的期盼,在崇山峻岭中挥洒汗水,在悬崖峭壁上镌刻足迹,铸就了中国原子能军工史上,一座座历史的丰碑。

       目前这支英雄的队伍仍然还在广西桂林等地区的深山中艰苦奋斗(现已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O核地质大队)机关住地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八里街。1999年8月5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联 合制定的《核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国防科工委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就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在桂的核地勘单位属 地化管理达成了会商纪要并正式签字,由此,中南三一O大队正式由中央直属单位下放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309队、10队职工子弟重返八号坑道

       三O九队十分队建队65年来,探明大中型铀矿床13处,提交铀矿工业储量数万吨,取得科研成果72项,其中有2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在计划经济时期,三一O大队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党和国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第二机械工部授予“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荣誉称号;1991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计委、人事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地质矿产部命名为“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

       陈贵郴写于2021年11月9日


       作者简介


       陈贵郴,《解放军文艺》当代军旅题材研究会会员,广西桂林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灵川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解放军文艺》、《南方周末》、《兵器知识》、《文史春秋》、《苍山如海》、《而今迈步从头越》《军营岁月》、《国防战士》、《广西地矿》、《甘塘文苑》、《中老年旅游天地》、《文化生活》、《灵川文艺》、《灵渠》、《漓水春秋》杂志、《空军报》、《南国日早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今日灵川》等发表作品三十余篇,本文作者是中南三O九队十分队子弟,从小在深山和矿区长大,从50年代起,耳闻目睹了中国原子弹铀矿寻找、探测、勘探和开采的全过程,并曾在中南地勘局三O九队十分工区,小队当过书记和分队长,1985年开始收集三O九队十分队史料,曾先后到北京、河北、青岛、武汉、长沙、南宁、衡阳、郴州多次考证,一些历史史料来自父辈的三本工作日记,文中三O九队的历史人物,探矿地点,小时候全部认识和经历过,全为真实的历史文献,今天揭密于众,权当为中国原子弹爆炸57周年和中南中南三O九队十分队建队65周年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

       陈贵郴住址:广西桂林临桂新区时代香耕苑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欢迎采编文章上传中国老龄网,自己当编辑、当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回复者:汪华蓉 (托儿所)|
2021-11-16 10:29
一个国家的地位高不高,最根本的还是看拳头硬不硬。由衷感谢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决心,致敬铭记两弹元勋及为此崇高事业献出生命、默默奉献的三〇九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回复者:中国老龄网 (管理员)|
 楼主| 2021-12-5 08:59
汪华蓉 发表于 2021-11-16 10:29
一个国家的地位高不高,最根本的还是看拳头硬不硬。由衷感谢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决心,致敬铭记两弹元勋及为此 ...

说的好!
欢迎采编文章上传中国老龄网,自己当编辑、当评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11-29 06:59 , Processed in 0.211335 second(s), 3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