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佳贝,男,四川省射洪市人,生于1949年11月,中共党员,现为退休公务员。曾先后在原第二炮兵(现为火箭军)服役,在原航空工业部陕西省汉中南峰机械厂和外经贸部及商务部工作。在工厂,曾针对军民两用产品及红外线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撰文,受到原陕西省航空工业局和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被称为有见解,有深度,有新意,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在商务部,曾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在《国际商报》、《中国外经贸画报》、《外经贸研究》等报刊和重要网站上发表或转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表彰。曾参与撰写并策划、组织出版有关书籍。其中出版的《为商务事业奋斗的故事》一书,记录了许多老一辈商务工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深受老同志欢迎。
前言
广交会的全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然而,您知道吗?广交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当年美国对中国封锁禁运,内地与香港的正常贸易被迫中断,一些港澳同胞只能利用探亲访友便利,从内地携带土特产品回家。广东省外贸局因势利导将这种自发进行地摊交易的方式办起了物资交流会。
其规模如同当今村镇的小型农贸市场,其场地也不过是竹木结构的简易大棚。这就是广交会的前身。可想而知,在这个基础上举办全国性出口商品交易会谈何容易。对此,您想了解广交会是如何诞生的吗?您想了解老前辈们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是如何粉碎敌特破坏,克服重重困难筹备广交会的吗?您想了解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是如何支持广交会的吗?您想了解他们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吗?那就请看长篇小说《情缘广交会》吧。
作者 2022年11月8日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粉碎美国的封锁禁运,尽快打开祖国南方贸易大门,我国老一辈外贸工作者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和对外贸易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于1956年11月10日,在广州成功举办了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并决定从1957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后来又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年年如此,直到现在。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为中国走向世界,促进对外贸易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说描写的是1956年前后,从港商憨叔一心想将丁记行起死回生的视角出发,着力刻画了彦少山、李文燕、鲁大海、陈斌等老一辈外贸工作者和憨叔、潘永寿、潘继英等港商亲身经历广交会的诞生过程及其情感生活。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在敌特破坏和重重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着力展现了我国老一辈外贸工作者为新中国的外贸事业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英雄事迹;展现了老一代港澳同胞从不了解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到热切希望共产党带领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的转变过程,深信只有祖国强大了,港澳同胞的福祉才会有根本保障,进而自发践行“爱祖国,用国货”,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做出积极贡献。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憨叔心事
第二章 相亲途中
第三章 物资交流会
第四章 英雄救美
第五章 乡音情怀
第六章 港商呼声
第七章 明码电报
第八章 筹备展会
第九章 来者不善
第十章 奋不顾身
第十一章 出乎意料
第十二章 旅社风波
第十三章 文燕心事
第十四章 憨叔,您好
第十五章 爱祖国用国货
第十六章 领导巡展
第十七章 花好月圆
时光如同飞奔的列车,快速地把我们带进了21世纪。进入21世纪的广州,仍然是一座迸发着改革奋进与青春活力的城市。
2022年秋冬之交,广州的美更是无与伦比。这里雨过天晴,阳光明媚。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如同梦幻般千姿百态,时而像洁白无瑕的仙女,时而像巨大无比的蘑菇,时而又像大大小小的风筝,飘飘洒洒点缀在瓦蓝瓦蓝的苍穹之中。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像条条黑色丝带呈放射状,从广州的闹市中心穿行在一幢又一幢高楼大厦和一排又一排成荫绿树之间,向四面八方延伸,没有尽头。
其中,广州珠水环绕的琶洲岛上有一座广州市地标性建筑,即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它呈“南高北低”流线形设计。波浪型的展馆顶部如同展翅欲飞的鲲鹏,又像漂浮于茫茫绿海的轻舟,再加上紧邻周边的珠江亲水公园、珠江散步道等人文景观,一起互相依存,和谐融会,交相辉映,足以展现这座城市及这一展馆朝气蓬勃,活力四射,青春永驻的设计理念。
琶洲会展中心是举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新场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3个字:“广交会”。有史料记载,这个名字还是周总理亲自命名的呢。1956年11月,在成功试办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之后,广交会从1957年4月正式举办,每年举办春秋两届,到2022年已有66个年头了。从广交会的发展轨迹看,历届广交会都是由国家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和广东省政府主办,广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负责承办。广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通俗地说,就叫它外贸中心吧。多年来,它作为广交会的常设机构,在交易会期间,行使的是秘书处职能。这种运行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广交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而且国别地区分布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至此,许多国内外企业和商界人士,都将广交会誉为“中国第一展”。如今,她与2018年问世的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以及中国其他类型的进出口商品展会并驾齐驱,更加彰显中国外贸大国的活力。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广交会也是这样。广交会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不同寻常的艰苦创业经历。
要说那个时候呀,我们国家刚刚解放,国民党政府留给我们的是一穷二白,东北、上海等地仅有的一点工业,也是一片废墟。再加上美国对我们国家实行“封锁禁运”政策,更使我国雪上加霜。别说机器设备制造不了,就连普通的生活用品也生产不出来。我们日常用的好多东西都要加一个‘洋’字。比如,做衣服的布料,叫洋布;日常做饭、抽烟用的火柴,叫洋火;洗衣服的肥皂,叫洋碱;将自行车称作洋马;还有洋米、洋面、洋油、洋车、洋钉等等。当时我们的通讯手段是电话和电报,谈不上电脑和手机。即使要打电话和电报,也没有现在这样方便,必须要到附近的电信局去。特别是电话,要靠广州市的街区电话局、市电话局、广东省的电话局以及香港的电话局一级一级接通,双方才能对话。可费劲了。有时候,为了通一次电话,要等上大半天,由于音量小,音质不好,听起来很吃力,讲起话来嗓子都要喊哑。
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我国老一辈外贸工作者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奋发图强,从出口土特产品起步,不断扩大出口创汇范围,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广交会的发展就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见证。因此,我们决不能忘记老一辈外贸工作者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为支援国内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港澳爱国同胞。 在这里,你可能会问:广交会是如何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届广交会的前前后后是一个啥样子?
那就让我们把时光退回到50年代初期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看看憨叔这位香港同胞的亲身经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