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情缘广交会 (长篇小说连载8)

[复制链接]
天下好文
情缘广交会 (长篇小说连载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中国老龄网 (管理员) | 原创 佳贝 |
2024-4-29 09:57 |查看: 596|回复: 1
原创 佳贝
       憨叔等港商建议尽快举办全国性出口商品展览会,与彦少山的思路不谋而合,可是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又使他举步维艰。于是,他直接给外贸部党组发了一封明码电报。不久,他接到电话通知,要他立即到北京外贸部开会。此行是挨批评,还是领任务,他心情十分忐忑。


第八章  明码电报


       7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北京。

       “嗚……”汽笛一声吼叫,一列火车从南到北缓缓驶入北京车站。彦少山手提旅行包下了火车,便快速离开站台,直奔出站口。他无暇欣赏北京的美景,坐上部里来接他的吉普车,直接前往对外贸易部。

       3天前,他突然接到外贸部值班室电话,要他立即到北京开会,但没有说明开会内容。此行是挨批评,还是领任务,他心里没有底。


       自从憨叔在物资交流会的办公室里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以后,彦少山几乎天天晚上睡不着觉。是否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出口商品展会这个话题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他以为,尽管美国的“封锁”、“禁运”政策还在继续,港澳上空的风云变幻无常,但举办大型商品展览会的民心难为呀。何况天时、地利也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逐步转化。如果真的能够成功举办全国性的大型出口商品展览会,邀请外商直接到广州来看样订货,当面成交,不就多了一条出口创汇的路子吗?当然,动用全国的资源,举办商品展览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慎重起见,彦少山分别征求了几位战友和同事的意见。

       一次,他在文化公园的物资交流会现场,会见了前来广州出差的湖南外贸局局长。面对物资交流会热闹非凡的喜人场面,这位湖南外贸局长对于彦少山的想法和思路,自然给予了大力支持,并说道:“老彦呀,这是一条绝好的主意。如果真的能够实施,我们湖南的外贸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我的朋友。如果真是这样,你预计需要多大的展位面积?”彦少山十分认真地问道。

       “我们湖南特产十分丰富。农林方面主要有湘莲、湘茶、油茶、辣椒、苎麻、柑桔、湘黄鸡、 溆浦鹅、宁乡猪、湖粉、米粉等。特别是湘莲,在湖南有3000多年历史了,有补脾、养心、涩肠、固精功效。吃的方面有干辣椒、卤豆腐、干豆腐、霉豆腐、臭豆腐、血丸子,红薯干、干竹笋、干腊肉等等。轻工和工艺品方面有湘绣,湘西土家锦、浏阳夏布、醴陵的釉下彩瓷、邵阳竹雕、益阳水竹凉席、浏阳花炮、菊花石雕以及长沙的羽绒制品等等。”湖南外贸局长掰着一个一个手指,说道,“你看,就这些货源,我看少说也得需要600平方米展位面积。”

       “啊呀,我的老兄,你是想把湖南的家当都搬过来呀!”彦少山开玩笑道,“你看看,这里总共只有1600平方米的场地,你就需要600平方米。要是有3个湖南要来这里还不够呢!。

       “是啊!要搞,就搞大的。我看,起码要10个这么大。”这位局长打着手势,笑着继续说道,“我刚才列举的特产,只是湖南自产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产品,我还没有细说呢。只要你容得下,我就都搬来。”

       彦少山与湖南外贸局长的谈话自然增强了他的信心。他的心顿时热乎起来,恨不得立即甩开臂膀大干一场。然而,按照他的思路进一步运作起来,并不那么顺利。

       过了几日,他会见了广东省外贸局的一位副局长。当这位副局长听完他的思路以后,十分婉转地回应道:“老兄呀!你的想法不错,今后我们也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我就不相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出不了一个中国的‘莱比锡’?”

       “我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说,现在搞这个名堂为时尚早?”彦少山问道。

       “是这样。你知道,正因为文化公园里面那个物资交流会办得很成功。无论是我们的贸易公司,还是港澳那些客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省政府也通报表扬了。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吧。”

       “不错。外贸部还转发了广东省政府的简报,说是《广东省物资交流会越办越红火》。我看呀,这里面也少不了你们的心血和汗水哟!你们是我们外贸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功不可没呀!”

       “我们原来计划,今年上半年只举办一次,后来应客商要求,我们又接着举办了一次。看这势头,下半年我们还得继续办下去。你看看,《关于下半年继续举办广州物资交流会的通知》已经下发到全省各地了。在这个时候,突然改弦易辙,恐怕有些难度。”

       “老兄,这哪里是改弦易辙呀,这是马车换汽车,都是坐车呀。只不过换上汽车以后,速度更快一些,运量更大一些罢了。你想想,把这个交流会的规模再扩大一点,并不影响各地贸易公司参展呀!”

       “问题是你要搞大规模的展览会,你得要考虑场地吧?是新建,还是扩建?还有好多事情,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你都得要重新部署,重新调度呀。不搞不知道,一旦搞起来,动静很大,不是你我能够左右得了的呀!”这位副局长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还有,眼下这个物资交流会面向的既有海外客商,也有内地采购商,而每次来到这里的海外客商总计也不超过300人,大部分还是我们内地采购商。你一下子搞那么大,而且还是出口型的,一旦需求不足,岂不劳民伤财呀!”

       “有道理,是得要把这些问题想透,想明白。不能蛮干!”

       “是啊!再说,这些事情还需要若干个审批环节,等到批下来时,黄瓜菜都凉了。何况,上面会不会批准,还两说呢!总之,听兄弟一句话,还是顺其自然吧。”
        
       这一场对话,使彦少山的头脑冷静了许多。但是他深信,只要中央支持,政策到位,这位副局长的忧虑都不是问题。为了听取更多的不同意见,他又走访了广州市政府,拜会了昔日的老战友、现任副市长。

       “什么?你想要办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恕我直言,你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副市长在他的办公室里对彦少山前来商议这事不置可否,不讲情面,劈头盖脸地来了这么一句,“老兄呀,咱们是多年的老战友了。对于你的这个提议,我直话直说,不要见怪哟。”

       “老战友嘛。于公于私,你的话都是为了工作,但说无妨。”此时的彦少山异常冷静地坐在沙发上注视着对方,并不紧不慢端起茶杯细细地品了一口。

       “现在一个广东省的物资交流会还应付不过来,你还想举办全国的。你想过没有,广州市至今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如果全国的外贸公司和海外来宾都云集在广州市以后,你有这个接待能力吗?这是其一。其二,万一出现僧多粥少或者粥多僧少,怎么办?其三,除了接待能力以外,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多起来了。你有这个精力去应付吗?”

       “老兄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得回去认真研究。”

       “老伙计,现在整个外贸部急缺人才,一个人恨不得顶3个人用,哪有功夫做这事呀。”外贸部贸管司副司长鲁宽在长途电话里劝道。

       鲁宽是他业务上的顶头上司,他的话不得不听。

       彦少山没有反驳,也没有气馁。他回去以后,又先后征求其他几个人的意见,其结果大同小异。其中,认为时机不到,不大赞成的意见居多。于是,他便把自己关在室内,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妻子李香兰见他对茶饭不香,吃饭无味,不免担心起来。她劝道:“老头子,还是身体要紧哟。你要是身体垮了,还办什么展览会呀?”

       李香兰,1928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抗日战争胜利后,她积极参加根据地妇女工作,并担任小学老师。她与彦少山结婚后,一直分居两地。近日,她特地来广州探亲。

       “谢谢老婆。我的身体硬朗着呢。等我把这些事情想明白以后,什么都好了。”

       就这样,经过几天几夜思考,他深深感到老战友、老同事的意见不无道理。关键要看外贸部、广东省委省政府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如果上面完全同意,而且决心很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总是反复问自己,搞这么大规模展览会,确有不少困难,难道我们就此收手了吗?

       “喂!我们什么时候害怕过困难呀?如果要说困难的话,现在的困难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比蒋介石围困陕甘宁边区的困难大吗?没有!既然这样,我们哪有害怕困难的道理!只要中央一声令下,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他心里自问自答起来。

       于是,他首先把希望寄托于广东省委。当他直接向广东省委书记兼省长汇报了憨叔等港商们的呼声,湖南等外贸局长的期望,一些领导的不同看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以后,其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省委书记鼓励道:“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极缺外汇,美国‘封锁禁运’又那么嚣张,而国际市场及港澳同胞对我们的商品又有很大的需求,作为毗邻港澳的广州,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举办全国性的商品展览会可是天赐良机哟。再说,德国的莱比锡号称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博览会所在地,不也是从最简单最原始的集贸市场发展起来的吗?所以,我们省委省政府一定大力支持,而且希望你们务必抓紧抓好。有困难,没关系,可直接来找我。我们全省人民给你们做后盾。”

       当天晚上,对彦少山来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举全国之力办出口商品展会不仅多了一条为国家创汇的路子,而且还可以大力宣传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值得一搏。他越想精气神儿越足,索性翻身下床,奋笔疾书,并于第二天到邮电局特意绕开鲁宽,直接向外贸部党组发明码电报,建议在广州搞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

       然而,就在5天前,鲁宽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使彦少山感觉气氛不对:“老伙计,你发给部党组的明码电报我看了。你绕开贸管司不说,单说这事可能吗?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呀?我劝你一句话,以后做事还是稳当点好。”

       彦少山对此还想申辩什么,鲁宽的电话就断开了。


       北京大街上,吉普车在前行,彦少山在寻思:外贸部领导要他立即到北京开会,会不会与此事有关?由于他周围的人对此争议很大,此行是福还是祸,是挨批评,还是受鼓励,他心情十分忐忑,距离外贸部越近,心跳越来越快。

       吉普车直接开进外贸部大院内,他急速下车。正在办公大楼门口迎接彦少山的是部进出口局副局长鲁宽。他身穿灰色中山装,头戴一副眼镜,立刻迎了上去,握手道:“你好,彦特!”

       “你好,鲁局长。”彦少山紧握鲁宽的手,心里故作镇静地问道,“我只不过一位普普通通的特派员,还要劳你大驾,亲自出马迎接!”

       “老伙计,你一下火车就要出席一个重要会议。开会时间快到了,部长在等你呢。”鲁宽微笑地回应道。

       “部长在等我?”

       “是啊。”

       “我有那么大的谱吗?”彦少山半信半疑。

       “你远道而来,等你是应该的呀。”

       “明码电报的事对不住呀。你大人有大量,望多多包涵。”

       “翻篇了。不提这个了。好不好?”

       “好。什么内容?”

       “你进去后,就知道了。”鲁宽笑容可掬,好像故意在卖关子。
      
       鲁宽,男,191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等个儿,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看上去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他从小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俄语。1935年参加革命以后,一直在南方以商行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上海调入北京,在对外贸易部从事进出口管理工作。

       鲁宽手提彦少山的旅行包,和彦少山一同进入2号楼二层会议室。鲁宽轻轻地将会议室大门推开,来到一个角落小心翼翼地放下彦少山的旅行包,彦少山紧随其后,心脏“砰砰”直跳,就像很快就要蹦出来一样。当他发现鲁宽离开了,会议室里除了他以外空无一人的时候,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会议室很简陋,4张长条桌相拼置于会议室中央,长条桌周围则摆放有两排木椅。他自己则不声不响地来到会议室里靠墙的后排一把木椅上坐了下来。

       “小彦来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在彦少山的耳边响起。彦少山定睛一看,原来是部长在喊他。

       “报告部长,刚到。”彦少山忽地站了起来,心跳加剧了。

       紧接着,副部长和办公厅主任、计划局局长、贸管司司长以及鲁宽鱼贯而入。

       “小彦!”部长来到自己常坐的座位,也就是背靠大门且在长条桌中央的位置,还没有坐下来就喊道。

       “在!”彦少山看到部长和蔼可亲的举动心里顿时平静了许多。

       “到我这儿来坐,好不好?”部长指了指他左边的椅子说道。

       此时,办公厅主任原打算坐在部长左边,一听此话,便主动让开,等彦少山过来。

       当众人的目光随着彦少山来到部长身边的时候,部长左手含着心爱的烟嘴,右手扶了扶眼镜,笑嘻嘻地与彦少山握手,说道:“你这个小彦呀,到广州上任时间不长,就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设想,建议我们在广州市举办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我看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概哟。”

       在场的其他领导见此情景都起立鼓掌欢迎。

       “部长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彦少山没有想到,部长在开会前首先来了一个褒奖。他那颗紧张的心如一块石头落地,不好意思地说道,“不瞒你们说,我还以为是来挨批的呢。”

       “挨批?”部长反问道,“这么好的同志,为什么要批呢?”

       “我,我想多了。”彦少山只觉得瞬间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坐。”部长招呼彦少山坐下,然后又向大家示意,“都坐下吧。”

       此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静静地等待部长的讲话。

       “小彦的电报,大家已经传阅了吧。咱们今天就开这个会。”部长收起了烟嘴,继续说道:“这样吧,还是请小彦具体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好。”彦少山清了清嗓子,说道,“在讲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简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年轻港商丁友年,人称憨叔,在父亲开的一家‘丁记行’做事。这个人很善于动脑筋,只因父亲当家,才能发挥有限。后来父亲身体有病,有意将生意大权交给他。无奈他这个人太憨,太实在,他的做事风格往往成了街谈巷议的笑料。一次,一位顾客在丁记行看上了价格为3元的小镜子。付了5元,说不用找钱就走了。可憨叔顾不上换鞋,穿着木履鞋,‘踢踏,踢踏’追了好几百米,愣是把钱退给顾客了。他回到家后,少不了父母的埋怨和邻居们的嘲笑。就为这,许多香港姑娘都看不上他。他却不以为然,誓言不把生意做好,就不娶媳妇。父母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憨叔?你说的是不是在新加坡舍命营救中国展团女同志的那位港商?”部长问道。

       “正是。”

       “嗯。有诚信,有志气!”部长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上“憨叔”两个字。

       “因为他做的是小本生意,在广东省物资交流会上看中了我们的红瓜子。买了80斤回香港试销,竟然发现十分抢手。他决意以红瓜子为突破口,再次到广东省物资交流会进货。就这样,他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用展会的理念帮助我们化解贸易纠纷。同时,他和不少港商真心实意地希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举办大型展会。我想,这就是我向部里建议在广州举办全国性出口商品展会的动因之一。”

       “还有呢?”部长问道。

       “根据新加坡参展经验,我们举办展会不仅可以增加出口,还可以大力宣传和展示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大力宣传和展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彦少山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当然,万事开头难。我们第一次搞这么大的展会,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我想,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办好展会。”

       “好啊。小彦开了一个很好的头。”部长扶了扶眼镜,面向贸管司司长说道,“你们贸管司的意见呢?”

       “好的。鉴于我司鲁宽同志具体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还是由他说一说吧?”贸管司司长说后,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部长。

       部长会意地点了点头。

       鲁宽看了看部长,也看了看彦少山,才不慌不忙地翻开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说道:

       “对彦少山同志发来的电报,我们局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意见。一、彦少山同志的建议符合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有利于促进外贸发展,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二、彦少山同志意见的主要特点是把境外客商请进来,实行看样订货,有利于我们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事业。这一点与德国的莱比锡博览会类似,但人家从1170年开始到现在,一共用了近800年的时间,而我们还没有起步。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1、在国内举办出口商品展览会,我们没有经验,能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底气不足;2、能不能在广州举办出口商品展览会,关键还取决于广东省以及广州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部领导已经有了先见之明。这几年,部里陆续组织各大贸易公司到国外参展,前不久彦少山同志还率团到新加坡参展。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办展经验,但还不够,还需要不断摸索。对于第二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与广东省政府进行协调,如果广东省全力支持搞这个展览,我们的意见是可以试一试。”

       鲁宽的话言简意赅,部长点头以示肯定。

       “呵,这小子180度大转弯呀。”彦少山心想道。

       “我同意小鲁的意见。”副部长说道,“小彦来电,所提建议很好。好就好在,它把我们国家的出口商品展览会放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举办。把境外客商请进来,省去了很多麻烦。当然,我不是反对到境外办展。我主张,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多走出去办展,一方面以此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商品展览不断扩大我国的影响。我在这里只是对两者之间进行比较而已。从小彦率团到新加坡参展的报告看,总的说来很成功,但麻烦确实不少。按理说,我们能够在新加坡办展,说明新加坡对我国是十分友好的,为什么还相当麻烦呢?我看,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封锁、禁运’政策继续发力,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我们到其他国家参展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贸管司司长插话道, “比如,迫使举办国拖延办理我方展团的签证呀,我方展团的商品货柜迟迟不能入场参展啦,唆使当地流氓打砸我们的展位,以及污损我方的商品呀等等。”

       副部长继续说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我们的对外贸易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建议很有必要,因此,我同意鲁宽同志的意见,再听听地方同志的意见。这样,便于中央下决心。”

       副部长,男,48岁左右,中等个儿,有棱有角的脸五官分明俊美异常,早年曾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1930年参加革命,曾先后任八路军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的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政务院的厅局长。他发言后,在座的办公厅主任、计划局局长以及进出口局局长也分别发了言,完全同意副部长、彦少山和鲁宽的意见。

       “嗯。好。”部长放下烟嘴,磕了磕烟灰说道,“刚才啊,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十分赞成。其实,大家都清楚:彦少山同志的提议,与我们部党组的思路不谋而合。什么思路呢?就是按照周总理提出‘以民促官’战略,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民间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想尽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打通我国南方的进出口贸易大门。”

       此时,在场各位领导手中的钢笔,在各自的笔记本上急速跳跃起来。
      
       “1952年4月,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团体,也包括英、法、日等西方国家的民间团体,面对欧美国家政府的重重阻挠,齐聚莫斯科,召开了著名的国际经济会议。特别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我看,这两个会议开得都很好。好就好在,会议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和声讨‘封锁、禁运’政策的宣言书,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冲破这个封锁圈的转折点。除了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关系以外,我们还重点做了3方面的事情。一是加强对其他友好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的交流与合作。比如,1952年10月同锡兰(今斯里兰卡)签订了两国政府间第一份大米换橡胶的贸易协定,1953年6月我们同西方国家芬兰签订了第一份双边贸易协定,等等。这些都是划时代的重大外贸事件,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贸易成倍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率先成立贸促会,利用这个民间组织加强我们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比如,我们先后3次签订了中日民间贸易协议,1953年7月,我们还同英国工商界一个什么组织来着?”

       贸管司司长见部长双眼直视着自己,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破冰者。”

       “对。英国工商界有一个组织叫‘破冰者’。 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其实,他们的正式名称叫‘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他们来华与我们的进出口公司签订了300万英镑的协议。他们还成立了英中贸易协会,成为促进中英经贸发展的开路先锋。三是主动把我们的产品打出去,参加主办国的展览会,以扩大出口,或者把国外客商请进来,由他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举办国外商品展览会,以增加进口。刚才,副部长、彦少山、鲁宽以及其他领导就走出去参展,都说得比较全面,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请进来,请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日本、印度等工商团体到我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商品展览会。尽管走出去参展不那么顺当,但我们这三步棋还是步步有招,成绩有目共睹呀。当然,我们绝不能就此满足。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们在一起研究彦少山同志的建议,就是这个意思。看来,同志们的意见,都主张采纳这个建议,我自己也不例外。刚才,我与广东省委书记通了电话,他表示大力支持做这件事情。既然如此……”

       部长有意识地停了停,看了看大家,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们更应当大胆地去试。昨天晚上,我向周总理汇报了这个想法,他也表示大力支持,并鼓励我们先行先试。为什么要先行先试呢。因为,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从大的方面说,我们的对手仍然虎视眈眈,他们岂能坐视不管?从我们自身情况看,如何将全国性的出口商品集中到一个城市来,我们没有经验;再有,如果出口商品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出口商品与国内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发生矛盾,我们如何应对,也没有经验;还有,那么多国内外客商一下子云集广州,他们的吃喝拉撒住有没有保障,我们心中没数。所以,要实实在在办好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当然,我们也不可能等到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去做决定,有的可以在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逐步解决。所以,我们务必要脚踏实地做好这件事情,务求实效。”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掌声。

       “鲁宽同志。”

       “在。”

       “你抓紧起草一份报告。重点对展会的意义、名称、主办单位、主办名义、展览内容、客商邀请、组织领导、经费预算等提出建议;上面一旦批准,立即以外贸部名义向各省市外贸局和各专业外贸公司发文筹备此事。”

       “是。”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美丽迷人的鸭寮街如画卷展开。街道两旁高高矮矮的房屋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店铺张灯结彩,来来往往的人流熙熙攘攘。

       大街上,一位年轻的靓妹头戴白色遮阳帽,身穿白色上衣和深蓝色背带裤,略用淡妆,眉如春山,眸若秋水,更显风流倜傥。她乘坐一辆黄包车在“丁记行”店铺门口停了下来。她就是潘继英。

       却说憨叔在广州告别了潘永寿和潘继英,即刻打道回府。临行前,潘继英悄悄地对憨叔说:“看得出你是一位实在人,我打算过几天来拜访你的‘丁记行’,欢不欢迎呀?”

       “太好了,求之不得呢。”

       “好。就这么说定了。”

       此次潘继英来访,正是为了履行当初的约定。

       憨叔回到香港,一方面和母亲一起细心照顾病重的父亲,另一方面,继续搭理“丁记行”业务。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丁记行”也有峰回路转的一天,“憨叔”这个称呼在鸭寮街一带也小有名气了。

       他的红瓜子再次拿到大堂销售。好家伙,红瓜子神了!每斤标价0.5港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仅仅半个月就断货了。还有的三天两头前来打听,什么时候有货。憨叔只好发电报给陈斌,要求再次供货2000斤。

       有一天,一位远道来的女顾客在女人街打听“丁记行”的地址,说是要买他们的红瓜子。鸭寮街的街坊一听个个都摇头,表示不知道。可是,当这位顾客问道:“据说‘丁记行’有一位叫‘憨叔’的小掌柜,是吗?’”

       “哎呀,你不早说。我只知道‘憨叔’,不知道有一家‘丁记行’呀。”一位街坊答道,“在鸭寮街335号。”

       这位顾客终于如愿以偿,高高兴兴到“丁记行”买回了她喜欢的红瓜子。就这样,憨叔这个称呼也成了“丁记行”的代名词。

       此时,潘继英如约来到“丁记行”,还没有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门口上方挂有一块1米×2米的大牌匾,红底黄字,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丁记行”三个大字。门前顾客人来人往,特别是有5张画板吸引了众多顾客,还有几个小孩子正在围着画板跑来跑去,嬉戏玩耍。潘继英将一张钞票付给黄包车师傅后,抬腿下车,直奔画板而去。

       走近一看,发现这5张是0.5米×1米的速写画板,画的是关于红瓜子的传说故事。第一张是丈夫上山砍柴不归,妻子离家寻夫,第二张是妻子爬山涉水找到脚被严重扭伤的丈夫,却因过度劳累去世,第三张是丈夫声泪俱下,银发老人飘然而至,第四张是老人送丈夫一个瓜,走前吩咐按秘方调理会后有奇迹发生,第五张是丈夫将瓜内白瓤红籽取出塞入妻子嘴里和敷在自己脚上,妻子起死回生,丈夫脚肿消失。

       迎上前来的自然是憨叔。他头戴鸭舌帽,身穿藏蓝色青年装,彬彬有礼地抱拳道:“潘小姐驾到,欢迎,欢迎!”

       “不客气。”潘继英招手表示礼貌。

       潘继英的到访引来众多人好奇。无论是顾客还是伙计,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他们两人身上。尤其是店铺里面的伙计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活,踮着脚,伸长脖子使劲儿看。

       “这憨仔真有福气,兔窝窝里引来一只金凤凰。”大人们如此说。

       “居然还有靓妹直接找上门来,憨仔不憨呀。”还有的大人这样说。

       孩子们则将画板和他们俩包围起来,在他们俩面前“哦,哦,哦”地嬉笑乱吼着。

       “去,去,去!”憨叔一边驱赶着孩子,一边不好意思地朝着潘继英笑了笑。

       “憨叔,你还很有创意嘛。”潘继英全然不顾人们地议论和孩子们的嬉戏,指着画板赞许地说道。

       “哪里,哪里,我只不过是想告诉顾客朋友,这红瓜子的确是一个好东西哟。”憨叔轻言轻语地解释道。

       “这个想法就很好呀,我阿爸很赞赏这么做。”潘继英明明自己很欣赏,却用她父亲的口吻说道。

       “这个经营术,还是你阿爸教给我的呢。”

       “小靓仔?”潘继英低下头来,对一位个子比较高的一位小孩子说道,“你吃过他们的红瓜子吗?”

       “吃过。”高个子小孩答道。

       “吃过,吃过。”其他小孩也纷纷凑过来附和道。

       “好吃吗?”

       “好吃。”小孩子们齐声回答。

       “好。我们进去。”潘继英说后,领着孩子们进入“丁记行”店铺,憨叔也只好跟在后面。

       “我要一斤红瓜子。”潘继英来到柜台面前对着伙计说道。

       “好哩。”伙计立即操起秤盘,往红瓜子里插下去,翻转一下,秤盘里就装好了红瓜子,再挂秤砣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一斤,然后专用的“丁记行”包装纸熟练地包起来。此时呈现在面前的活像一件艺术品。

       “不用找钱了。”潘继英教给伙计5块钱,接过红瓜子,再交给高个子小孩说道,“拿去吧。就算我的见面礼。”

       “谢谢姐姐。”高个子小孩高兴地接过红瓜子就想离开。

       “等等。”潘继英喊道。

       高个子小孩停住了脚步。

       “你可不能吃独食,麻烦你给大家分分,每一位靓仔都有份儿,啊。”潘继英吩咐道。

       “好哩。”高个子小孩一边回答,一边离开了这里。接着其他小孩也陆陆续续跟着出去了。

       “这位姐姐,这是给你找的零钱。”阿龙郑重其事地将零钱递给潘继英。

       潘继英看了看憨叔,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当潘继英再次来到日用品柜台前,顺手拿起一面小镜子对自己脸庞的时候,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关心你的‘丁记行’吗?”

       “关心好啊。说明我们憨仔祖上积德,洪福齐天啦。”憨叔的母亲丁陈氏不知不觉来到他们面前接上话茬,“这位小姐,请到里屋坐坐。”

       众人正在猜疑之中,忽听丁陈氏这么一说,立刻又把目光聚焦在憨叔身上。

       “阿妈,你说什么呀!”憨叔生气地嚷道,“人家是来谈合作的。别瞎掺和,好不好!”

       母子的一言一语,引来在场人哄堂大笑起来。

       “没什么,进去坐坐无妨。”潘继英涨红着脸说道。

       “潘小姐请。”憨叔抬起右胳膊,打了一个手势说道。

       “大妈请。”潘继英礼貌地让丁陈氏先走。

       这样,丁陈氏在前,憨叔和潘继英随后,他们一边走,一边谈。

       “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潘继英问道。

       “我想,要把市场进一步做大,就要扩大市场。”

       “为什么?”

       “尽管红瓜子销路比较好,但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

       “是啊。就拿鸭寮街来说,过去没有红瓜子可卖,现在一下子新增了5家店铺。”

       “我已经预感到竞争开始了。”

       “你如何扩大市场?”

       “还没有想好。”

       “嗯。未雨绸缪,有头脑!”

       “你就别夸了。”

       “你考虑好了,告诉我一声。我看好你。”

       “行。”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欢迎采编文章上传中国老龄网,自己当编辑、当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5-1-20 05:56 , Processed in 0.180839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